今天,讲一个三年级孩子的作文。讲之前先来分享一位妈妈的心得:

山东琦琦妈:这几次作文,用了对称的方法,从几个角度去写,字数不经意在增加,每次都能达到1000多字,老师说进步很大。孩子说,最喜欢妈妈讲作文了。期待老师的新书,和孩子一起学习。

低幼作文讲评《春天来了》(一)(汇总5篇)

前天晚上,我们讲了另一个二年级小朋友的作文——《我学会了……》。我们已经讲了不少关于辅导孩子、亲子作文的重要*。一个观点是:孩子的作文一定要越早重视越好。

可以讲,孩子的作文有问题,问题的根子就在家长身上,板子要打在家长身上。因为家长大都是随大流儿的,听别人说数学重要,就对数学格外重视;听说英语重要,就对英语格外重视。而对于语文、作文,可以说并没有过多地在意。等出现问题了,就着急上火。上火之后,方法又不到位,一误再误。

对于作文,家长越是在孩子小的时候重视,效果越好,所花的代价也越小。就如同孩子学走路一样,刚开始如果步子迈得有问题,你纠正一下、提醒一下,孩子就能走好了。如果这时候不纠正、不提醒,等到孩子大了,我们看到问题严重了,再请专家也不一定能纠正得好(请专家来的代价太大了)。

今天,对这个问题我们再进行一些补充,来学一段《道德经》。这既是学习经典,也是学习一些作文辅导的道理: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这段话简单来讲就是:

图难于易——当困难的事情还在容易的时候,你去处理它。

为大于细——当一件大事还在很小的时候,你就去处理它。

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最难的事,当它还处于容易的时候就处理它;天下最大的事,当它还处于很小的时候就处理它,就容易得多,就简单得多,成本也小得多。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一个聪明的、有智慧的人,总是这样处理问题:在容易的时候去处理,在小的时候去处理,就能真正地做成大事。他们总是通过做一些小事——大事前的先兆,做一些易事——难事前的先兆,于是才能成其大。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一个轻易做出承诺的人,常常难以保证他的信用;一个对事情轻视的人,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智慧的人、聪明的人,总是很重视一些小事,在容易的时候,在最小的时候就重视,所以他们从来就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理解了《道德经》里的这段话,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学习作文要早重视、早动手。越早重视、越早学习,越是有益。孩子稍大些的家长,会有这样的经历与体会:不重视每一堂课,不重视每一天的作业,不重视一开始的点滴积累,等出现问题的时候,再来突击,再来报补习班,想办法,那就会变成一件大事,解决这件事的成本、精力、金钱就会大很多。

有一些孩子,学习起来很轻松、很自在,原因就在于:问题很小、很易的时候,就把它解决了,养成了好的习惯。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孩子学习轻松,一些孩子学习起来费力的原因——在小的时候就解决,在易的时候就解决。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希望大家牢记这个道理。

为什么有的孩子作文上手就快,有的孩子上手就慢?问题就在于,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提前重视、提前学习、提前教育了。《中庸》讲: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走远路必从近处开始,登高处必从低处起步。道理都是一样的。

第二个问题,也是我们在这个课堂上,常常给新朋友讲的,叫“有如初心”。我们来学习作文,有如初心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做任何事情,有如初心都很重要。昨天,一位妈妈说我们这个群,建群一年多,大家都在坚持,很不容易。这位好心的妈妈还问累不累?不累是假的,但是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是不是“有如初心”;现在的状态是不是与当初建群的状态一样,以此来督促自己、激励自己坚持下来。

我们来学习的朋友,是不是能做到“有如初心”?进这个群时,是什么想法?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冲动?希望大家把这个想法、这个目的、这个冲动保持下去。这个群,有的妈妈坚持了一年多,一般的也坚持了几个月。如此下来,孩子们作文上的台阶不是一点半点,有些孩子的作文上了专业作文期刊,有的还拿到了稿费,有些孩子现在写的作文篇篇都是班里的范文。当范文还不算,还是第一个在班里读的范文(老师讲,第一个读的是最好的范文)。原因在哪里?在坚持、在有如初心。还有少数的家长,冲动着进群、冲动着离群,或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个初心一变,结果就变。有一句话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华严经》里有一句话: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简单意思是:比如有人在大水中漂流,因为害怕被淹溺,所以不敢喝水,于是就被渴死。又如有人安排美食,但自己饿着肚子不吃。对于佛法,不亲自去做,就算明白了、懂得了,那也不过如此——与“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的道理是一样的。

学习作文也是这个道理。失去初心,不能守持,不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与知“道”区别就在于此。

我们时时想一下当时的那个初心,时时用那个初心来衡量自己,于是就有了无尽的动力。

今天,我们的讲解,也会像前天讲的《我学会包饺子》一样综合地来讲。现在,把下午要讲评的作文发上来,大家抽空预习。

春天来了

一阵嘀嗒声把我叫醒了。我睁开松散(惺松)的双眼一看,外面下着小雨。我想起教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春天来了》。我就打开一朵红花伞,去寻找春天。

雨丝丝(细细)的,柔柔的。噫?是什么东西进入了我的视野。哦,原来是柳树。它那细细的柳条,已经出现了绿苞。柳树下面是那些小草。上面一层是枯草,下面已有了针尖般的小草。不信,你自己看噢!

花儿在小雨的浇灌下更香了!已经开放的雏菊,花瓣像是金子做的,花心像是银子做的!

我来到小河边。青蛙在唱歌,龙虾、螃蟹在伴奏,小鱼在伴舞。真是可爱!

我来到公园里。人们脱下了厚厚的冬装。小孩子在草地上嬉戏。年轻人在草坪上野餐。老年人在亭子里聊天。

这时,雨停了,我也加入他们的游戏!

啊!春天无处不在!

第2篇:低幼作文讲评《春天来了》(三)

昨天,我们把这篇作文的长处、优点、亮点系统地分析了一下。今天,我们就来讲如何对这篇文章进行提升。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提升完全是从技法上来讲的,也可以说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是在尊重原文基本元素的前提下来进行提升。这样的提升,不是说孩子写得不好,而是给大家展示一个方法、一个思路,让大家在看讲评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并有所体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我们提升的过程中,因为不能完全去体会、兼顾孩子的真情实感,或许会有些*话,显得有点成年化。不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大家展示写作的技巧。

我们从原文中可以看到,这篇《春天来了》的基本风格是富有童话般的*彩的。所以,这个思路我们还是要尊重。我们在提升的过程中,着重点有几个:一个是对称,特别是对称词、对称句的运用;二是“六根六尘”的运用。

昨天我们强调过,孩子的作文一般有四大问题:一是写不出;二是写得散;三是写不生动;四是写得空。我们讲评的每一篇作文,都会涉及到这四个问题的解决之道。比如,我们运用了“六根六尘”的技巧,不仅可以让作文写得生动形象,还可以增加字数。一个技法,往往解决的不是一个问题,而是能同时解决好几个问题。

以上就是我们在对作文进行提升前,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下面,我们就正式开始。

原文只有300个字左右,我们可以看看这篇作文经过点评、提升后,会有多少字数。先来看开头,也就是第一个自然段:

一阵嘀嗒声把我叫醒了。我睁开惺松的双眼一看,外面下着小雨。我想起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春天来了》,我就打开一朵红花伞,去寻找春天。

昨天我们讲到,孩子的原文让文字有了声音,这是孩子的亮点。那么,作为我们来讲,作为妈妈在亲子作文的过程中来讲,要学会看到这个亮点,并扩大这个亮点。我们这样来写:

滴答!滴答!一阵清脆而久违的滴答声把我叫醒了。

这样,把声音单拎出来,声音的效果就更加的突出。同时,我们加上“清脆”两个字来补充说明“滴答”,就更突出了声音的效果。“久违”,是什么意思?用“久”字,正好来说明刚刚过去的这个长长的冬天很少有雨,很少有雨的滴答声。所以,能体现出一种清新、悦耳又悦心的感觉。

伸伸懒散的身体,睁开惺松的双眼,向窗外看去,外面下着小雨。

在这里,原文只是一个单句“睁开惺松的双眼”,我们用了一个对称句:伸伸懒散的身体,睁开惺松的双眼。这样,一方面显得厚重一些、表达得丰富一些;另一方面,在句子的节奏与韵律中也有了一层美感。关于对称句的意义、作用、用法,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之“实战篇”里有很多的讲解。大家体会到对称句的妙处了吗?

再接着看下面的。在原文中孩子写到:我想起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春天来了》。我就打开一朵红花伞,去寻找春天。

为了写作文而去寻找春天,似乎感觉孩子还没有从万恶的作业中解放出来。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之“基础篇”中讲过,如何保证作文散而不乱、集中主题?一个核心的原则是:字服务于句子;句子服务于块;块服务于段;段服务于中心。文中的小作者是因为想到作业,才出去寻找春天。这样的逻辑似乎没有更好地为主题服务,所以我们可以删去。我们了解了“字服务于句子;句子服务于块;块服务于段;段服务于中心”这样的一个原则,就可以解决一个问题。有的妈妈讲,我的孩子写作文隆U飧鑫侍庖?斜曜嫉乜矗悍?裼谥魈獾模?唤拢?蟹岣唬幻挥蟹?裼谥魈獾模?拢?唤蟹岣弧K?裕?挥蟹?裼谥魈獾木渥樱?强梢跃?蚧蚴巧救サ模?曜季驮谡饫铩?/p>

因此,我们重新调整一下:

滴答!滴答!一阵清脆而久违的滴答声把我叫醒了。伸伸懒散的身体,睁开惺松的双眼,向窗外看去,外面正下着小雨。春雨,就是迈着这样的步子来的吗?我打开一朵红花伞,推门出来,去寻找春天。

我们再来看作文的“身子”,也就是第二个对称段:

雨细细的,柔柔的。噫?是什么东西进入了我的视野。哦,原来是柳树。它那细细的柳条,已经出现了绿苞。柳树下面是那些小草。上面一层是枯草,下面已有了针尖般的小草。不信,你自己看噢!

昨天我们讲到,在这个对称段中的“雨细细的,柔柔的”是孩子用了一个*法和一个触法来表达的。雨的“细”是看到的,所以是*法;雨的“柔”是触觉系统感受到的,所以是触法。孩子有意识地运用“六根六尘”,很棒!同时,也是一个对称,从看到的、感受到的两个方面来写雨,这样就显得立体、丰富、多层面。但我们还可以甚深地、更细微地来描写。怎么描写呢?我们可以用*意通用与触意通用来写,多增加意法:

雨,细细的,柔柔的。细如毫毛,让人不能轻易感觉。柔软的,还夹杂着一股暖意。

我们来做一个简化,让大家体会一下什么叫*意通用:雨细细的,细如毫毛;雨柔柔的,柔的好像有一股暖意。看到什么、像什么——*意通用。触觉到什么,这个触觉像什么——触意通用。这样对读者来讲,就能更好地、更形象地体会到这个细和柔。往下我们再用一个意法,直接来看完整的段:

雨,细细的,柔柔的。细如毫毛,让人不能轻易感觉。柔软的,还夹杂着一股暖意。春天,就好像在春雨中酝酿出来一般。

我们多加了一句:春天,就好像在春雨中酝酿出来一般。还是用意法来进一步描述春雨。同时,在这个意法里面,还有一个驴头不对马嘴句。我们讲酝酿,通常是指发酵,比如说酿酒。但我们在这里,把原本不搭界的两个东西搭在了一起,春雨酝酿春天,就显得更有味道、更有意趣。

我们继续看下面。前面我们把雨表达得更细了一些,现在我们来看柳树与小草。

噫?是什么东西进入了我的视野。哦,原来是柳树。它那细细的柳条,已经出现了绿苞。柳树下面是那些小草。上面一层是枯草,下面已有了针尖般的小草。不信,你自己看噢!

在原文中,我们看到孩子的表达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在这里,还是沿用童话般的*彩,通过“六根六尘”的技法,特别是意法,来写得更生动。

噫?是什么东西透过细雨进入我的视野。哦,原来是柳树。它那长长的柳条,已经出现了绿苞,绿苞就好像镶在上面的翡翠。

我们这里用了一个意法(比喻)——绿苞就好像镶在上面的翡翠,就把这个绿的*与苞的形,更细地写了出来。再往下,换个角度,柳条上的绿苞像翡翠了,那么柳树像什么呢?远远一看,柳树好像绿*的雾。像什么,似什么,如什么,仿佛什么,就是意法!再来完整地看一下:

噫?是什么东西透过细雨进入我的视野。哦,原来是柳树。它那长长的柳条,已经出现了绿苞。绿苞就好像镶在上面的翡翠。远远一看,柳树好像绿*的雾。

近看的、远看的——对称的思维;看到小的、细节的;看到大的、粗放的——对称的思维。这样还愁没有东西可写吗?还愁写不生动吗?

第3篇:作文讲评《春天来了》(一)

我们讲评一篇作文《春天来了》。

前不久看到一句话,说:孩子是妈妈的希望。如果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来看,还想说一句话:妈妈何尝不是孩子的希望呢?所以今天讲这两句话:孩子是妈妈的希望,妈妈更是孩子的希望。

想说明的是:第一本书,理论*强一些,系统*强一些,这是把握整个功夫作文整体框架的一本书。所以,要想甚深地学好、学透,第一本书不可或缺。当然,因为第一本讲的是理论,加上当时讲课的时候,没有利用更多实战的素材,所以选用的范文多是名家名作。对此,有些低年级的孩子以及家长,觉得读起来有些深,不易吃透。那么,吃不透怎么办?可以看实战篇与提高篇。

实战篇是小作文、大道理,选用的素材、范文全是我们群里孩子们平时习作的讲解,再经过系统的加工整理而成。所以,可以用实战篇的范文去参照、印证基础篇中没有领会到的理念。理念去指导实践,实践去印证理念,就是《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与《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的关系。

在《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中讲了九个技法,如果大家手里拿到书了,还是想提醒一下:提高篇中的主线,还是四个对称、六根六尘、作文八法,是四个对称、六根六尘与作文八法更深入、更系统、更实战的讲解。所以,从效果上来讲,希望三本书互相参照、互相印证。从下一步我们讲课的方向上来看,我们会把三本书中的东西融合在一起讲,会指东打西、串来串去地讲。目的就是更好地让大家看到作文的全貌,融合地去体会什么是作文观。

如果说前一阶段进行的是单项训练的话,那后面我们要进行的就是综合*的训练,通过综合*的训练、串讲来熏习。刚才有妈妈在问,是不是适合低年级的不适合高年级的?或者在问,是不是作文要分年级、分岁数来学?这个问题,我们多次回答过。在我们的书中,也讲了一个道理,即:大作文,小道理;小作文,大道理。无论选取的素材是大的还是小的,其实作文的道理是一样的。就有如我们跟孩子讲一座楼的建筑,可以从一层楼的建造来讲这座楼是怎么建的,也可以从高楼大厦来讲这座楼是怎么建的。知道一层楼怎么建的,也就明白了好几层楼怎么建的;明白好几层楼是怎么建的,也就明白了一层楼是如何建起来的。不要看到楼是几层,而是要看到建楼的方法。因此,不要看选取的素材是高年级的、低年级的、还是老年级的(名作家)的,要看到高年级的、低年级的、老年级的作文的方法是一样的。高、低、老,无非就是表达的深浅偏圆的不同,而不存在表达方式的不同,也不存在表达技巧的不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会随着讲课的深入来告诉大家,不断地来印证这个观点。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们讲:写作文,“全文头身脚、段落帽衣鞋”。这一个“建筑”作文的方法、原则,不仅小学生作文需要,高年级的作文也需要,老年级的作文同样需要,这个原则是不会变的。所以,我们在讲小学生作文的时候,也要讲对称、六根六尘,还有作文八法;我们在讲大学生、老学生的作文时,也要讲对称、六根六尘、与作文八法。我们就是要通过老、中、青的三结合来把对称、六根六尘与作文八法讲清、讲明、讲透。

 

@_@我是分割线@_@

第4篇:作文讲评稿《春天来了》

今天,讲一个三年级孩子的作文。讲之前先来分享一位妈妈的心得:

xx妈:这几次作文,用了对称的方法,从几个角度去写,字数不经意在增加,每次都能达到1000多字,老师说进步很大。孩子说,最喜欢妈妈讲作文了。期待老师的新书,和孩子一起学习。

前天晚上,我们讲了另一个二年级小朋友的作文——《我学会了》。我们已经讲了不少关于辅导孩子、亲子作文的重要*。一个观点是:孩子的作文一定要越早重视越好。

可以讲,孩子的作文有问题,问题的根子就在家长身上,板子要打在家长身上。因为家长大都是随大流儿的,听别人说数学重要,就对数学格外重视;听说英语重要,就对英语格外重视。而对于语文、作文,可以说并没有过多地在意。等出现问题了,就着急上火。上火之后,方法又不到位,一误再误。

对于作文,家长越是在孩子小的时候重视,效果越好,所花的代价也越小。就如同孩子学走路一样,刚开始如果步子迈得有问题,你纠正一下、提醒一下,孩子就能走好了。如果这时候不纠正、不提醒,等到孩子大了,我们看到问题严重了,再请专家也不一定能纠正得好(请专家来的代价太大了)。

今天,对这个问题我们再进行一些补充,来学一段《道德经》。这既是学习经典,也是学习一些作文辅导的道理: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这段话简单来讲就是:

图难于易——当困难的事情还在容易的时候,你去处理它。

为大于细——当一件大事还在很小的时候,你就去处理它。

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最难的事,当它还处于容易的时候就处理它;天下最大的事,当它还处于很小的时候就处理它,就容易得多,就简单得多,成本也小得多。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一个聪明的、有智慧的人,总是这样处理问题:在容易的时候去处理,在小的时候去处理,就能真正地做成大事。他们总是通过做一些小事——大事前的先兆,做一些易事——难事前的先兆,于是才能成其大。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一个轻易做出承诺的人,常常难以保证他的信用;一个对事情轻视的人,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智慧的人、聪明的人,总是很重视一些小事,在容易的时候,在最小的时候就重视,所以他们从来就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理解了《道德经》里的这段话,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学习作文要早重视、早动手。越早重视、越早学习,越是有益。孩子稍大些的家长,会有这样的经历与体会:不重视每一堂课,不重视每一天的作业,不重视一开始的点滴积累,等出现问题的时候,再来突击,再来报补习班,想办法,那就会变成一件大事,解决这件事的成本、精力、金钱就会大很多。

有一些孩子,学习起来很轻松、很自在,原因就在于:问题很小、很易的时候,就把它解决了,养成了好的习惯。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孩子学习轻松,一些孩子学习起来费力的原因——在小的时候就解决,在易的时候就解决。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希望大家牢记这个道理。

为什么有的孩子作文上手就快,有的孩子上手就慢?问题就在于,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提前重视、提前学习、提前教育了。《中庸》讲: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走远路必从近处开始,登高处必从低处起步。道理都是一样的。

第二个问题,也是我们在这个课堂上,常常给新朋友讲的,叫有如初心。我们来学习作文,有如初心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做任何事情,有如初心都很重要。昨天,一位妈妈说我们这个群,建群一年多,大家都在坚持,很不容易。这位好心的妈妈还问累不累?不累是假的,但是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是不是有如初心;现在的状态是不是与当初建群的状态一样,以此来督促自己、激励自己坚持下来。

我们来学习的朋友,是不是能做到有如初心?进这个群时,是什么想法?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冲动?希望大家把这个想法、这个目的、这个冲动保持下去。这个群,有的妈妈坚持了一年多,一般的也坚持了几个月。如此下来,孩子们作文上的台阶不是一点半点,有些孩子的作文上了专业作文期刊,有的还拿到了稿费,有些孩子现在写的作文篇篇都是班里的范文。当范文还不算,还是第一个在班里读的范文(老师讲,第一个读的是最好的范文)。原因在哪里?在坚持、在有如初心。还有少数的家长,冲动着进群、冲动着离群,或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个初心一变,结果就变。有一句话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华严经》里有一句话: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简单意思是:比如有人在大水中漂流,因为害怕被淹溺,所以不敢喝水,于是就被渴死。又如有人安排美食,但自己饿着肚子不吃。对于佛法,不亲自去做,就算明白了、懂得了,那也不过如此——与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的道理是一样的。

学习作文也是这个道理。失去初心,不能守持,不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与知道区别就在于此。

我们时时想一下当时的那个初心,时时用那个初心来衡量自己,于是就有了无尽的动力。

今天,我们的讲解,也会像前天讲的《我学会包饺子》一样综合地来讲。现在,把下午要讲评的作文发上来,大家抽空预习。

第5篇:春天来了讲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认读“溪、着”等9个生字;能按正确笔顺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

能力目标:能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并组词说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充分发挥想象,续写课文。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春天来了,细心的小朋友发现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呢?此时有一位小朋友把美丽的春天画下来了,你们想不想欣赏?(课件展示春天美丽的景*,配上了段优美的音乐)

2、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激活思维。随后出现的美丽的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表达欲望,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

你喜欢春天吗?有个小朋友特别喜欢,还把这美丽的春天写成一段美美的文章。(板书:1、春天来了)打开课本老师读给你们听。

(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2、学生自由读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或难读的字、词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学合作练习朗读。

(留给学生自己锻炼学习的机会。鼓励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3、交流检查学习情况。

用花朵卡片出示9个生字,提出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能用这个字组词;③、能用这个字或组成的词语说话。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指名认读,开火车读。注意正音:“听”就是后鼻音,“的”读轻声,“充”就是翘舌音。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选择*学习,由字、词到句,此时各自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1、春天来了,来到了哪些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溪边、田野上、小鸟的家、校园里。

2、春天来了,这些地方怎么样了呢?请选择你喜欢的小节用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等你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也可以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3、交流展示,教师相机点拨。(交流时,屏幕上随时出现相应的小节。)

生1:我用演一演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节。(学生上台表演,体会欢快的心情。)

生2:我用画一画的方法学习了第一、二小节。(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图画,并说说画的内容,感受春的生机与*彩的美丽。)

生3:我们这一组用比赛读的方法学习了第三、四节。(小组起立,比赛读。教师相机启发学生想象小鸟高兴地叫着,它们在说些什么?小朋友在校园里干些什么?)

生4:我有感情的朗读了四个小节。(起立有感情地朗读。)

(打破传统串讲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方法、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兴趣浓厚,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

4、用朗读赞美春天。

春天多美啊!她来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能看着图,用课文的句子来赞美春天吗?自由练习。指名背,集体背。

(学生通过各种深情并茂的读,创造*的再现课文,达到熟读成诵,此时自然地完成背诵积累的任务。)

四、启发想象,练习表达

1、春天来了小溪边、田野上、鸟儿的家、校园里,她还来到了哪里呢?那里了什么变化呢?学生自由想象说。

2、能像课文的句子那样写下来吗?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爱画画的小朋友还可以为自己的句子配上美丽的插图。(课件出示课文的句式: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安排一个迁移练习,此时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五、作业

选择最你最感兴趣的作业:

1、还有哪些描写春天美丽景*的文章,请搜集一下,读一读,背一背。

2、你在春天看到哪些美丽的景*,此时请把它画一画。

3、你会唱哪些歌唱春天的歌曲,学一学,唱一唱。

(设计这样的作业,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在广阔的空间任其发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师有选择*地出示搜集的描写春天美景的文章。学生可自行阅读,或与小组一块比赛读。合作解决生字问题。(课件出示《春雨》、《春风》)

3、检查阅读情况。

学生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或者分角*表演等。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搜集资料、阅读课外书藉的习惯。)

二、指导识记生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观察字形。

2、讨论记字方法。

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数笔画、猜字谜、顺口溜等方法记字,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

3、交流记字成果。

加一加:听、充、双、尽、的

换一换:园

数笔画:京

顺口溜:“*”字头上一把*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自主记字,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4、组词、说话游戏。

①开火车。能组词的就组词,能说话的更好。

②出牌。如:

生1:我出“听”,我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生2:我出“京”,我从来没去过*。

生3:我出“双”,我有一双灵巧的小手。………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演示生字笔顺)观察每个字的笔顺,练习书空。

2、观察字的结构和所占位置,教师重点指导书写“尽”。(课件演示撇捺的角度和两点的摆放。)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模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