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骆驼和羊教学设计范文(汇总7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墙、茂、腿”要重点讲解字形、笔顺。理解“围墙、茂盛”等新词。

2.第4自然段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看图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使学生理解骆驼和羊都在夸耀自己的长处,互不服气,所以争论起来。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重点。

(二)“俩、盛、输、跪、模、扒”等字音不容易读正确。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教学挂图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呀?

(2)板书课题《骆驼和羊》。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课文,看谁读书不出错。

2.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1)谁愿意读一读课文?

(2)这位同学读得有问题吗?

如:“俩”应读li3,不读“li3ng”。

“大模大样”的“模”应读m*不读m$。“扒”在墙上,应读b1,不读p1。

再如:“盛、输、跪”等字都易读错,要注意在读书时正音。

3.听你身边的同学读书,注意黑板上这些字的读音。(同座位同学互相读)

4.(顺序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回忆这个小故事。

5.请你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如:

(1)第一幅图上画了骆驼个子高很容易就吃到了树叶,羊太矮了,它伸着脖子也吃不到树叶。

(2)第二幅图上画了羊很矮,一点儿也不费力地走进园门去吃青草,可骆驼太高了怎么也进不去。

(3)第三幅图上画了老牛给骆驼和羊讲道理:只看自已的长处,不看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或者这样简答也可以:老牛给它们讲道理。

(三)教学课文第1自然段。

1.请你一边读课文第1自然段,一边思考,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2.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3.谁能回答老师的问题?

如学生可以这样回答:骆驼和羊都认为自己长得最好,所以争论起来。

4.指导朗读。

(1)骆驼和羊是怎么争论的呢?请你用“

”画出骆驼说的话,用“

”画出羊说的话。

(2)小声读读骆驼和羊说的话,想想它们说话时会用什么语气?

(3)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

(4)每组推荐两位同学分角*读骆驼和羊的话,大家评议。

如:

“长得高好”读出了肯定的语气,还特别骄傲。

“不对,长得矮才好呢”读出了不服气地语气。

“我可以……*……”这句应读出自信肯定、又有些瞧不起羊的语气。

“我也可以……*……”一句应读出不服气,不认输的语气。

(5)哪两位同学读得好?请他们再给大家读一遍。

(6)自己读这个自然段,看谁读得最有语气。

(四)练习。

请你在正确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

(五)作业。

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1.骆驼和羊各用什么办法*自己的看法对?

2.老牛是怎么说的?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想?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2~4自然段的内容,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二)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课文的第4自然段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联系上文理解老牛的话。

(二)理解“围墙、茂盛”等新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一起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师生:骆驼认为高好,羊认为矮好。

师:它们各用什么办法*自己说的对,结果又怎么样呢?咱们继续学习7《骆驼和羊》。

2.咱们先看看骆驼用什么办法*自己的看法对?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想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段共有6句话。学生在回答“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问题时只要有如下意思就可以了。如:

(1)第一句话:他们来到园子旁边。

(2)第二句话:茂盛的枝叶从围墙里伸出来。

(3)第三句话: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

(4)第四句话:羊怎么也吃不到树叶。

(5)第五句话:骆驼说这可以*高比矮好。

(6)第六句话:羊不认输。

2.图文结合理解第二句。

(1)小声读读第二句。然后从图中找到“围墙”,想想“围墙”是什么意思?如:围墙是围绕园子建起来的墙。

(2)师:(边指图边提示第二句的内容)园子里种了——

生:许多树。(一起回答,以下同)

师:茂盛的枝叶——

生:伸出墙外来。

师:茂盛的枝叶是什么样的枝叶?

生:茂盛的枝叶是长得特别多又特别好的枝叶。

(3)指导朗读

谁能有语气地读一读这一句?

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

3.图文结合理解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想想这两句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设计填空练习以作提示:

(2)从图上哪些地方能看出骆驼很容易就吃到了树叶?

如:骆驼很高大,它吃树叶时不需要踮起脚,也不用伸长脖子,一张嘴就能吃到伸出墙外来的枝叶,它吃树叶时笑眯眯的很轻松,尾巴也得意地一甩一甩的……从这些地方看出骆驼很容易就吃到了树叶。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四句,边读边想边画出羊吃树叶的动作。

如:抬、扒、伸

(3)看图说说“扒在墙上”的样子?

如:羊用前脚使劲抠着墙,生怕脚滑下来。它上半身的力气都用在墙上了……可怎么也够不到树叶,真急人。

(4)谁能把骆驼和羊吃树叶时的样子有语气地读出来。

(5)师:骆驼用这个办法*——

生:高比矮好。

4.指导朗读第五句。

(1)想想骆驼现在是什么心情?

如:骆驼*了高比矮好,它很得意。

(2)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骆驼的心情吗?

“你看/,这/可以/*了吧,/高比矮好。/

5.“羊摇了*不肯认输”。不肯认输是什么意思?

如:不想承认自己失败了。

6.咱们一起把第2自然段读一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羊用什么办法*自己的看法对,我们来看第3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出示投影片)

(1)骆驼和羊来到什么地方?

(2)羊怎样走进园子吃青草?

(3)骆驼在门前有什么表现呢,请你画出表现骆驼动作的词。

2.师生一起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第一个问题,如:骆驼和羊来到又窄又矮的园门前。

(2)看图把又窄又矮的门和骆驼的身子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如学生可能答出以下内容:

这个门还没有骆驼的身子宽,骆驼前后腿之间形成的半圆都比门宽。这个又窄又矮的门还没有骆驼腿高呢!

(3)师: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羊大模大样走进园子。

师;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怎么理解“大模大样”这个词?

生:羊走进园子时一点也不费劲,它很得意,因为它知道骆驼进不去。(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大模大样的意思说出来就可以了。)

师:有语气地读一读第二句。

生:“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

生: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表示骆驼动作的词有“跪、低、钻”。

师:有语气地读读第三句话。

(5)小声朗读第3自然段,看谁读得最好。

(四)讨论:

1.同学们讨论讨论到底是高好还是矮好呢?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可能有以下4种观点:

(1)高好。因为长得高才能吃到从围墙里伸出来的树叶。

(2)矮好。因为个子矮才能走进又窄又矮的园门。

(3)都好。理由同(1)、(2)。

(4)都不好。长得太高钻不进园门,太矮也吃不到树叶。

3.同学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在第4自然段中老牛把你们的看法做了总结。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小声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老牛说的话。

2.结合上文说说骆驼和羊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它们只看到什么,没看到什么?(用投影打出问题供学生边读边想)如:骆驼个子高,它能吃到树叶却钻不进又矮又窄的门吃不到园子里的草。羊长得矮,它能大模大样地走进园子去吃草,却怎么也吃不着树叶。它俩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3.一起读读老牛的话看谁先背下来。

4.观察图3中骆驼和羊的动作、神态,说一说它们听了老牛的话会怎么想?学生大概会有下列几种说法:

(1)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想以后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2)它们想不能总盯着别人的短处。

(3)它们会这样想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那样就会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就会骄傲就会退步的。

(4)既要看到自己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进步。

(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二)背诵、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分析“墙、茂、腿”等字的字形。

(二)在书写方面容易出错或不容易写好的字有“事、盛、腿”。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生字。

1.教学生字“墙”。

(1)谁来拼读这个生字?

墙qi2ng

(2)看老师板书“墙”,说说右上部分的笔顺是怎样的?

右上的笔顺是:一十

请同学们用手指在桌上写写右上的笔顺

(3)说说你怎么记“墙”的字形?

如:我用结构方法记,“墙”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右上是土字加点、撇,右下是回,合起来就是围墙的墙。

2.教学生字“茂”。

(1)通过学课文,你认识这个生字了吗?

(出示生字卡“茂”)

学生拼读m4o茂。

(2)谁来分析“茂”的字形?

如:我用去一部分加偏旁的方法来记把“成”的“

”去掉加上草字头就是茂盛的茂。再如:用结构方法记字形:上边是“艹”下边是戈字旁加一撇。

(3)这个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学生可以找出“茂”下边第二笔上容易加一点。

(4)师:这一点千万不能加,它就像小虫子会吃掉树叶,树就不茂盛了。

3.教学生字“腿”

(1)齐读拼音tu!。

(2)看老师板书这个字,说说左中右三部分的书写顺序。

生:书写顺序是先写左半边,再写右边,最后写中间。

(3)想想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右边的字形?

如:用去一笔换一笔方法:把“良”的点去掉,最后一笔换成点。

再如:用加三笔方法:把倒山加上竖提、撇、点就是“艮”。

(二)自学生字。

1.自己分析下列字的字形:

骆、驼、事、情、俩、围、盛、枝、摇。

2.谁来做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些字?

如:

(1)“骆、驼”可以用加偏旁方法来记。

(2)“事、摇”可以用结构方法来记。

例:“事”我用结构方法来记。上边是一横加一扁口,下边是倒山中间的横出头,中间是竖勾。

(3)“情、俩、围、盛、枝”可以用形声字方法来记。

例:“枝”木字旁表示树枝,右边的支表音。

例:“盛”也念ch6ng盛饭的盛,这样也可以用形声字方法记,还学习了多音字。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事”

(1)请同学们观察生字表中的“事”,再看看投影片上的“事”哪写得不好看?

“事”

学生能观察出第一笔“一”应写长些,偏口要写窄,这样看上去才好看。

(2)谁愿意在黑板上写写这个字?

(3)师生对照生字表中的标准字进行评议。

2.指导书写“盛”

(1)说说“盛”上下两部分怎样安排?

如:上大下小。

(2)师:特别注意上边第二笔撇不要写得太长。“

”要从竖虚线上起笔,这个字才不会写歪。

(3)看老师板书,然后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盛”。

3.指导书写“腿”

(1)你们看老师这样写这个字好看吗?(师板书“腿”)

(2)学生通过观察应该发现老师把“腿”字写得太宽了。

(3)应该怎样写呢?请你先照生字表仿写,再回答。

(4)生:应把左中右三部分写窄写紧凑。

(四)练习。

1.说说下列字哪易写错?

摇、腿、茂、墙

如:“摇”第八笔不能丢。

“茂”的第五笔上不要加点。

“腿”的第十笔是点。

“墙”的第五笔竖下面不出头。

2.写笔顺

(1)“墙”右上“”:

(2)“摇”右下“缶”:

3.背诵并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1)读这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按原文填空。

他们俩找()。()说:“你们俩都(),看不到(),是()。

(3)背诵最后一段。

(4)在练习本上默写最后一段。

(五)作业。

1.写生字,一个生字写三遍。

2.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小资料】

围墙

环绕房屋、场院、园林等拦档用的墙。

茂盛

(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大模大样

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第2篇:《骆驼和羊》教学反思范文》

《骆驼和羊》是二年级第三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运用拟人手法,写了骆驼和羊各自夸耀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最后通过老牛指出要辩证看问题的道理。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教学重点定为: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语境中骆驼和羊的语言、动作。教学难点定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和正确对待别人。

根据已定教学目标,在上《骆驼和羊》这课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进入主题和情境。课文第二小节是本课的重点段,我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以表示骆驼和羊动作的词句为突破口,通过读文、找关键词、表演等来进行品词析句。例如:抓住骆驼一抬头就轻而易举地吃到树叶,与羊举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很长,仍吃不到树叶的鲜明对比,让孩子了解到骆驼是如何*长得高好。通过找动词并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小羊“抬”、“扒”、“伸”等动作,在实践中激发兴趣,锻炼能力,并能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整堂课,我非常注重训练学生的朗读,采用引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鼓励学生个*化地解读文本,比如,让学生读读描写羊的句子,有的学生体会到羊很累了,有的学生体会到羊的努力,还有的学生体会到羊的不甘示弱,学生的热情更高了,感悟更深了。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对课堂的时间掌控不够合理,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拓展练习有待加强,今后教学中要全面考虑。


《第3篇:《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的事。说明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作出正确判断,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开头先写一个商人因为找不着走失的骆驼而着急,就向一位老人打听骆驼的下落。

接着写老人一一说出了丢失骆驼的特点,商人以为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然后老人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这只骆驼的特点的。

最后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骆驼。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十分清楚。其中三、四节是文章的重点。三段中老人说的话共有6句。2—5句写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2句写老人根据骆驼的脚印,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3—4句写老人根据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蜜和米;5句写老人根据骆驼啃过的树叶,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老人通过仔细观察,从一些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中,经过动脑筋思考,对这些现象作认真的分析,判断出那只骆驼的三个特点,并根据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老人怎么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教学要求:

1.从老人指点商人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忿忿、详细、究竟、不紧不慢”等词语的意思,用“详细”造句。

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时可采用逆推法。从结果出发,推导出老人观察、思维、判断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课前准备:幻灯片、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重点理解第三自然段。懂得只有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因果关系的句式几种不同表达方法。

第三课时:总结课文,处理课后作业,练习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生字词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引读第四段

问:“果然”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引读“对话部分”

问:在对话部分,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

指名分角*朗读

问: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商人问”、“老人说”好不好?

指名分角*朗读(加上提示语)

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

读读、划划、议议

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的?

板书:看见

又看见

还看见

幻灯:出示一句

(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问: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出示脚印图片

观察、思考、讨论:

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问:老人怎样从脚印深浅得出左脚跛的结论的?

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问:这句话的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问: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该怎样说?

幻灯: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

(2)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板书: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为……所以……”说话

填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

幻灯:

(3)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分组讨论:

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树叶的牙齿印

出示树叶图片

观察:图片上的牙齿印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问:从这个现象中老人想到什么?说明什么?

句式练习:(同上)

小结: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问: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

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在这两个问题之间作者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至于)

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读出语气)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观察插图,叙述图意。

(四)朗读全文。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字词。

(二)处理课后作业2、3题。

(三)指导造句。

详细

1.理解“详细”这个词的意思(细密完备)

2.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3.练习词语搭配

4.练习造句

(四)分角*朗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举例说明“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第4篇:《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第5篇: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课前准备找骆驼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推荐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逐渐补齐。

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①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article/,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③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角*朗读,表现人物

①小组内分配好角*,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朗读,并互相评议。

②展示角*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找骆驼,找骆驼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6篇:《骆驼和羊》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骆驼和羊》是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清,最后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要懂得自己也是有短处的。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

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图文对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3、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flash课件,目的是利用学生爱看动画的心理,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童话式的教学情境,师生共同畅游在童话世界里,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说说—读读—找找”的步骤进行探究。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四、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在家中都唯我独尊,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总是向老师告对方的状。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适时教育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童话导入新课[xxjxsj更多精彩说课稿]

出示骆驼和羊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骆驼和羊的特点(高、矮)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他们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发生矛盾。这一天,骆驼和羊碰到了一起,他们就吵了起来。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请同学们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让学生置身于童话情境之中,情绪必然高涨,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活动就能主动地获得知识。

第二环节学习第一自然段

创设情境让前排矮个同学表演羊,后排高个同学表演骆驼,分角*朗读,读出双方的不服气。再同桌对读。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体验角*心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兴趣。

第三环节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我按照“看看——说说——读读——找找”的顺序学习。看,看图。说,说他们干什么。读,自由读课文。找,在读的过程中找羊吃的辛苦吃力的词语。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朗读骆驼吃树叶的轻松和羊吃树叶的辛苦,并让学生表演羊吃树叶的动作,从而感受骆驼的得意。通过找动词和表演来理解羊吃树叶的辛苦和吃力,让学生明白只有用词准确语句才会生动。

在总结第二自然段学法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阅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

第四环节学习第四自然段

先让学生谈谈是高好还是矮好。然后听听老牛的观点。最后让学生讨论假如你是那峰骆驼或你是那只羊,听了老牛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个环节

学生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结合日常生活说,这样能引起他们对事情的反思,学会全面地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也就是让他们能唯物辩证的分析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人都是有优点的,世界上没有全优的“完人”,也没有全劣的“庸人”,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让每一个同学都对自己充满自信。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文章的精华,它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重点让人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

15

骆驼高好?

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羊矮好?


《第7篇:找骆驼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教学重点:掌握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左、右两个字横、撇写时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

2、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复习词语(课件演示)

走失这时候左右应该

(三)出示生字

失这左右应该

(四)学习生字

1、仔细观察哪些字有一样的地方?(课件)

失、左、右是独体字。

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什么?

该是左右结构的字。

2、先学习3个独体字。

(1)失:你想怎样记住它?写时注意什么呢?(汇报)

老师想和同学们比比,看谁写得好,愿意吗?(师生同写)

组词

(2)出示左、右两个字

这两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学,看看你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

区别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

左字横短,右字横长。

指导书写: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写得短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写得偏右些。

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

生练写。

(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出示这,指读。

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远这进这过这(课件演示)

写时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

(4)下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指读)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想怎样学这个字。

汇报。

座应

(课件演示)点点撇的位置,两个横的长度。

指导书写:丶起笔在竖中线上横不要写太长,丿要舒展些,第一个点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二个点起笔在竖中线上,丿穿过横中线,横比上面的横稍长一些。

(5)出示孩,这个字认识吗?

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孩该,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字,齐读。

写时注意什么?(课件演示)两个点的位置。

你想用什么方法写这个字?(分割法)

讠写在分割线。

指导书写:用分割法来写。在左右半格中间打分割线。丶起笔在竖中线往左一点的地方,横折提起笔在左分割线上,在同讠的点起笔位置对齐的地方起笔,横长一些,稍超过右分割线。撇折到竖中线上顿笔写折,第一个丿长些,第二个丿短些,丶收笔在右分割线上。

(6)组词。用应该造句。

(五)齐读6个生字,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1个。

(六)写字书1、2题。

(七)课外读物《蜜蜂引路》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