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我闲暇时观赏了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电影《你好,之华》。这是一部宁静的故事,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狗血的剧情,没有震撼人心的告白。全片宛如旁观者娓娓道来的叙述,从之南的离世开始,到每个人接受她逝世的释然结尾。

青春的情感本就如此纯粹,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让双方雀跃或哀伤许久。年少时期的爱恋,无非是在课后偷偷约会,却要假借自习之名;牵手也要小心翼翼,酝酿良久;对心仪之人说一句话,都会红晕满面,更别提接吻了。

你好,之华观后感(优质8篇)

之南与尹川的感情纯净美好,却也走向了尽头。之南遇人不淑固然是导致她死亡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她自身。她是一个坚强的女孩,遭遇家暴却不愿向娘家人求助,一方面担忧父母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是囿于传统观念中的“家丑不可外扬”。倘若之南在遭受第一次家暴时就选择*或求助亲友,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张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家境贫寒的他完全可以一边打工一边蹭课,毕竟大学生活较为自由。但他却因贪图安逸而毁掉了原本的美好。他对之南怀有愧疚,娶了她却配不上她,于是干脆毁了她,令人齿冷不已。

整部电影弥漫着沉静的氛围,每一帧画面都承载着厚重的感情,或轻盈快乐,或悲伤愧疚。这些情感的流露都克制隐忍,导演试图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娓娓讲述这个故事,无疑他做到了。这部作品值得细细品味。晚安。


《第2篇:电影《你好,之华》观后感》

《你好,之华》是由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编剧并执导,陈可辛、岩井俊二监制的一部电影,在电影海报刚出来时,就让我感觉很熟悉。岩井俊二就让我想到了一部电影《情书》,而《你好,之华》在海报上就延续了他的风格。

故事一开始,是一个葬礼,是袁之华姐姐袁之南的葬礼。姐姐是自杀而死,但是家里人都宣称她是病死的,而姐姐袁之南留下的只有一双儿女。在这之后,袁之华收到了同学会的邀请函,但邀请的是姐姐袁之南,妹妹袁之华只能代替姐姐去出席,在这也遇到了以前暗恋的对象尹川,同学们都把之华认成了姐姐,尹川也是。尹川喜欢的是姐姐。

之后,之华以姐姐的名义给尹川写信。在来往信笺中,回忆了之前三人的故事,之华的姐姐之南在高中就是被人仰望对象,而在姐姐的光环之下,自己显得是那么渺小。之华并没有把地址发给尹川,尹川只得把信寄到老家,而*差阳错之间,让在老家的之南的女儿和之华的女儿知道了,便以之南的名义与尹川来信。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子枫饰演之华少年时,她对尹川的暗恋那种神情,以及在拒绝后心里和动作活动,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认为这篇电影想告诉我们的是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第3篇:你好之华观后感》

这是一个告别的故事

岩井俊二对告别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在他的成名作影片《情书》里,当博子看到单车上回头的藤井树,愕然发现这个和自己的恋人拥有同一个名字的女人,竟然和自己长的极其肖似,大约就是那一刻,博子在心里完成了对故去恋人的告别。

那是一场远赴恋人故乡、对恋人少年时代的发掘,所有属于十几年前那对少男少女的回忆,让博子一步步拨开云雾,清楚的觉知了到在恋人的世界里,当下的自己到底是谁,又身处哪里。面对这些回忆,博子在影片结尾对着雪山大声的问候着恋人,用尽最后一次的思念,告别其中的自己。

回忆是岩井俊二的“恋人”。

岩井俊二认为回忆是推动一个人当下的一大原动力。过往的回忆,会像一个潜伏多年的病毒,在某个时机,牵连出一串的关系,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解构自己,与此刻的自己告别。

《你好,之华》,也是这样一部用回忆来影响当下,用回忆向当下告别的故事。

电影中回忆的主角是因抑郁症而自杀的姐姐袁之南,她的妹妹,子女,初恋,甚至暴虐成*的丈夫,都在对她的回忆中完成了对各自人生某个阶段的告别。

周迅扮演的妹妹袁之华,少女时代里,身边是白天鹅一样美丽的姐姐,连自己暗恋已久的男生,也是姐姐忠诚的爱慕者。三十年后,之华偶遇当年的男生,她将错就错的用姐姐的名义给这个男人写信,试图用这种方式实现始终萦绕在她回忆里却从未完成过的场景,那些曾被姐姐轻而易举的获取、而她费尽力气也得不到的东西,是多年来与姐姐平淡疏离的情感里横亘的一根针。

她在信里用姐姐的语气轻描淡写的提及自己,却未料想对方见到她的第一眼,就已经认出她不是姐姐。三十年的岁月,尽管同学会上姐姐的同窗认不出她是妹妹,但对一个曾经付出真心的男人,眉眼的相似永远只是眉眼,与爱过的那个人无关。

男人找到了她躲着写信的地方,被揭穿的冒名并没有太多尴尬,之华开始淡淡的跟这个男人讲姐姐的抑郁症,姐姐在婚姻中遭遇的家暴,姐姐多次的自杀直到最后一次成功,毫无感情的语调像是在谈论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直到脱口而出的一句:“姐姐如果当初嫁给了你,也许就不会这样了”,原本似乎是为自己欠妥的玩笑话自嘲的笑容,却突然间淌出了泪。

面对眼前这个多年前让自己对姐姐的情感陷入困境的男人,之华终于用这句话帮自己卸下了一个刻满着内心冲突的*,那些年对姐姐的爱、对自己的爱、对单恋的爱,让一个被拒绝的小女孩开始活在嫉妒、自责、愤怒、背叛、防御的周而复始中,让她的成长克制而压抑,而这一刻,面对已经永远失去的充满着姐姐味道的回忆,面对眼前这个仍希望通过写作来怀念姐姐的男人,之华哭了,第一次,是作为一个失去姐姐的妹妹,哭了。

她终于告别了那个无法真实面对姐姐光芒的之华,那个对姐姐怀着复杂情感而不得不疏离的之华,那个掺杂着爱慕、嫉妒、抗拒而无法正常表达悲伤的之华,她用**的回忆和眼泪与眼前这个拒绝过自己的男人和解,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与姐姐和解,并告别。

袁之南的小儿子晨晨,面对母亲的突然离去,采取了将自己完全隔离在悲伤以外的防御手段,因为不去想就不会觉得痛。但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在奶奶意外扭伤的恐惧中,在死去的小鸟尸体跟前,小男孩开始不得不面对“妈妈真的不在了”这件事,给妈妈的纸条系在了八哥的脚上,被放飞在天际,上面写着:“你好吗?我很好。”《情书》里,博子最后对着漫天风雪哭喊着问候恋人时,也是同样的两句话。

面对丧失,从一开始的不愿承认,到最后对着那个世界的人说出:“你好吗?我很好”,这大概也是在说,“那么,我们回头见。”

告别是为了遗忘难以承受的既往,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再见,也是为了永远记住回忆里曾最闪耀的地方。

就像袁之南留给自己儿女的遗书中所写的那段话,那段和初恋男友一起反复修改过的毕业演讲稿中的话:

“如果你问我未来的梦想或者目标,我一下子也没法说的特别具体,但是我觉得这样也很好,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的人生选择丰富多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人是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在那样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一定都会想起这个地方,这个让我们觉得,自己的梦想还有无限可能的地方,这个让我们所有人都平等、尊贵、闪耀的地方。”

第一次看岩井俊二的《情书》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大学暑假,看完不久的一个午后,有个初中女同学来找我,我们当时关系并不密切,也忘记了她为什么会来,只记得她看到我书桌抽屉里那张封面印着中山美穗在漫天雪野中闭眼仰望的vcd,淡淡的说:这个电影很好看,我看了好几遍。

《你好,之华》,没有第一次看《情书》那么惊艳,但周迅的演技自然流畅,小之南的扮演者很美,小之华的扮演者很灵,影片里两位老人的那条线也很动人,总的来说,看一遍,也还是可以的吧。

放一个周迅给影片唱的主题曲《样子》的mv,钢琴是导演岩井俊二,吉他是监制陈可辛。

mv的最后,袁之南留给之华的字条:愿你成为最好的样子。

告别遗憾,成为最好的样子。


《第4篇:电影《你好之华》观后感》

电影画面很干净,像生活本来的样子,让人不自觉想静下来听一个故事。喜欢岩井俊二把拍电影当作人生的一种体验,场景设置,拍摄,音乐选取等细小之事都亲力亲为,像这样把脑海里的场景亲手一一实现,也是很幸福的吧。

01

「如果你问我未来的梦想和目标,我一下也无法说得特别具体,但是我觉得,这样也很好,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的人生选择丰富多彩。我所遇到的每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

大学的时候脑海里无法想像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总觉得三年好远,然而就像一眨眼我就毕业三年了。虽然当时无法想象自己未来具体的模样,一路面临过很多选择,跌跌撞撞,拥有过也失去过,但每一步都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在走,所以我从来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任何选择,在那个时候我尽力了。这几天,我在给自己做整理,回顾过去,想给未来两年做个规划,有些东西很明确,有些东西依旧很模糊,我想那大概就是未解锁的领域吧,让人有所期待,人生刚开始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嘛,努力寻找,寻找自己是谁,能做什么,真正爱什么。我当然也羡慕那些幸运的人,比我早一步找到了一生所爱的事业,并坚持了下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道路,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也可以,即使没有,回顾这一生也是很好的体验。

02

「人生就是在不断错过中长大,你一直看到一些不如意的东西当然也有如意的东西,但是你就会越来越看到这世界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你看到很多东西没有你想的那么美好,就是所谓的童真失落。」

刚进入大学那会,我大概就体会了所谓的“innocenceandloss”,高中老师所描绘的大学美好我是一点都没看见,差点没拎着行李转头就走,以前幻想过的所有大学美好场景一下碎掉,所幸遇到几个好朋友,日子过的也还算简单快乐。毕业这三年,几乎也处在”童真失落“的状态,见识了职场没有那么美好,遇到过这样那样的人,也体会了亲密朋友相继会离开,开始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没有人能陪你到最后,除了你自己。李诞也说过,感情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它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盲目地歌颂不是一件好事情,如果感情是美好的,一旦里面出了问题你会受不了的。也许未来我还会遇到一些人,也会相处一段时间,拥有一些好的不好的回忆,也可能幸运地遇到一个人相伴走过一段较长的岁月,但我终究还是那个我。

03

「我一直相信那个写这本书的男人会来带我们走,如果你是我爸爸就好了」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首次流泪,不禁会想,那么爱的之华,如果当初我把她留在身边,会不会让她更幸福点呢,会不会比死去好一点呢。这也许是我很喜欢林俊杰那首《可惜没如果》的原因,即使有那么多如果,可惜没如果。最近看到身边的朋友有了一些生活上的变化,常常在想,我喜欢的在乎的那些人遇到我能让他们变得更好就好了,如果我能给他们生活上工作上哪怕带去一点点帮助就好了,希望每一个遇到我的人都能是感到开心的,这大概又是我的贪念了。提醒自己,为了不后悔,多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

04

「我觉得我有点喜欢他,是在十二月的时候,等到一月份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他了」

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你最终想成为的人,对生命也依旧有期待。

趁这个机会给对方写封信吧。


《第5篇:你好之华观后感范文》

昨晚去看了《你好之华》,不是延续岩井俊二的青春,它更多是人生的执着。有人说,它是《情书》的延续,我也想知道离开了小樽,离开了雪景,没有了藤井树以后的人生,该如何用一纸书信去描述呢?

以葬礼作为开头,加上大提琴的低沉的声响,缓缓地拉开序幕。葬礼之后,人们离去,进入了空境,镜头慢慢地以俯视的角度拉近距离,北方寒冷地气息扑面而来。我们不禁想起《情书》中渡边博子在雪地上走了很远的路,也是同样去参加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活动。

镜头很远,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远去,也将故事娓娓道来。

还是岩井俊二的风格,我知道开头的空境不会让我们失望,那是一个上帝视角,仿佛带着悲天悯人的角度,却又无法诉说。所以在《情书》中,它需要下一场雪来传达厚重的思念。在《你好之华》中,葬礼之后是回到家中,所有亲人都出现的大团圆,以一封三十年后的同学会邀请函作为故事的开场白。

影片中之华也是在图书馆工作,我们不禁想起藤井树也是在图书馆工作,原本《情书》就是在图书馆开始了一场暗恋的交集。我想谁都不会忘记白*窗帘在阳光下飞舞时,站在窗边看书的那个少年,那是光和盛世美颜的交集,也是心动的开始。

当我们在《你好之华》中再回到图书馆这个场所,它已经缺少了少年少女们的身影。影片的*调更多的是偏向于长大后,人们成熟的内心。你不可能在书本的借阅卡中再发现那样的秘密——每一张借阅卡上都写着“藤井树”,也许你会在其中的某一张,发现背面画着少女的肖像。直到最终也没有说出口的告白,在许多许多年以后,再被一群可爱的少女发现这个秘密。

没有说出口的暗恋,或许成了遗憾,可是最终知道了这个秘密,她笑得举足无措,真好啊,那是《情书》最美的落幕吧。

《你好之华》由三代人展开书信的往来,感觉很特别,可以看见岩井俊二在努力地融入*的风格。通过那些信我们看见了年少的回忆,尹川是那个反复写了好几遍情书的男孩子,而之南是站在讲台上闪闪发光的学生会主席。当毕业来临,之南请尹川帮忙修改毕业致辞,她说,你以后一定可以当作家。当尹川静静地坐在台下,听她做毕业演讲时,我仿佛看见了青春最美好的样子,那样大的讲台,窗外阳光温柔,喜欢地女孩子缓缓地走来,站在他面前,笑着问他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吗?他说不用了,这样就很好。

后来一个镜头是他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觉得阳光太美了。

海子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我不知道这一个镜头对于导演来说是什么样的意义,或许美或许单纯,但对我而言,它实现了海子的梦想。

三十年后,当之南以自杀离开了这个世界,故事便交到了之华的手中。通过同学会的再遇见,他们互相弥补了过去的青春记忆,也解开了我们的谜底。作为在之南光环之下的之华,她显得平凡、普通,可是她却拥有幸福地生活,有爱她的可爱的丈夫和孩子。

而之南太过于美好,她最终以悲剧收场。在大学时代,尹川终于如愿和之南交往,不过后来出现了张超因为嫉妒夺走了之南,成了一切的转折点。之南的婚姻就是在家暴中渡过,最终因为抑郁症而自杀。三十年后,当尹川找到离家出走的张超,由胡歌饰演的渣男张超,他的台词但这一段更多的是对于人生的剖白,带着我们来看看三十年后每个人的人生都成了什么样子,他说,想混出个名堂,可最终还是成这样了。他对尹川说,人生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看清的。

原来,每个人都很无奈。

尹川在失去之南的日子里,写下了《之南》这本书。他将每一章节都细心地寄给对方,想要让她看到,最终在三十年后,他来到之南的老家,给她上了一炷香。之南的女儿睦睦说:“如果你是我爸爸就好了。”之华说:“如果姐姐当初能嫁给你就好了。”只是如果,尹川的人生,注定要为之南继续写下故事的续集。

如果初恋可以实现,如果尹川和之南一开始就从头走到最后,不过,遗憾就是人生啊。你要一开始就做好对的选择,哪怕是让自己的后悔能少那么一点点。之南的骄傲、美好,最后是悲剧的人生,却在遗书中留下那封初中时代的毕业演讲稿,却依然留存着对人生的热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她更是所有人心中的白月光。

虽然影片以《你好之华》为名,可之华更多的是旁边者,因为她而揭开这段无疾而终的初恋,还有关于去世的之南过去的故事。最开始是之华和姐姐之南喜欢上同一个男孩子,当之华写信给喜欢的男孩表白时,她写道:“我喜欢你,请和我做朋友吧。”虽然被拒绝了。但是在三十年后遇见时,她仍保留着那份见到初恋时男孩的紧张心情,最终尹川来到图书馆见她时,他们终于在三十年后第一次握手,虽然没有说出口,但那就是“你好,之华。”

之华的女儿飒然说过:“我喜欢上一个男子,十一月喜欢上他,十二月开始会想他。”她说不想开学就是因为怕见到喜欢的男孩子会脸红,不过最终她决定还是要回去勇敢地面对喜欢的人。这算是之华故事的延续了吧?三十年后是不是可以换一个结局?

很喜欢的几个场景,其中是尹川回到初中的学校拍照时,走在废弃地教室里,我们缓缓路过别人的窗前,或多或少都看到了别人的故事,可是我们不会进门也不会打扰,就让故事过去吧。最后尹川把照片做成相册送给了之华,我觉得书信和影集是最厚重的礼物。

在《你好之华》中,故事没有大起大落,在故事讲完后,大家回归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觉得自己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抱着那样的希望继续走下去吧。就好像,走在路上偶遇了一位故人,我们约着找个地方坐一坐,喝一杯茶,讲讲过去的学生时代,故事结束,人们分开。

但,会带着那样的鲜明而温暖的记忆,变得更好吧。因为影片的标签就是:“愿你活成想要的样子。”

1995年,《情书》没做到的,《你好之华》做到的。藤井树没有说出口的暗恋,尹川通过情书向之南告白了。可是我们都不确定,如果当年藤井树告白了,他们会走到最后吗?还是像尹川和之南那样,分开了?初恋和后来的人生,我们都无法得知。当时渡边博子对着山里大喊:“你好吗?我很好。”在《你好之华》中变成了小男孩写给去世的妈妈(之南)的一封信,他通过放飞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去传达这一封信,我们也不知道这封信去世的之南会不会看到,那是一次对于死亡的认知。

这里的人生太沉重了,影片最后,那封信却又让我们回到了希望的地方。

如果说《你好之华》是《情书》的延续,虽然是同样的*调,但是《你好之华》太过于平淡了,缺乏了前者的爆发力,在光线上,《情书》在夕阳下少年少女骑单车的镜头太过惊艳,让人一眼就心动。《你好之华》更多的是在平和的光线下去进行故事的复述,它不是青春,它是人生。也许,光所传达的,是人生的一种平淡和苍白,而在《情书》中的光,是初恋、心动,永远也忘不掉。

也许因为这就是岩井俊二吧,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书信带给我们的是从前慢的单纯,一笔一划写在开头,你写“你好”,我总是喜欢在信的开头写上“见字如面”。

图大唱过:“人间的面见一面少一面。”所以,以后还是好好地说“你好”,也要在告别时用力的拥抱。

如果不能,就写信给我吧。


《第6篇:你好之华观后感范文800字》

看了人生为数不多的文艺片,深夜,一个人。百无聊赖间遇到的一部电影,竟然换我一夜难眠。

之南和之华是一对姐妹,一个耀眼,一个平凡,于是注定走上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可惜的是,片头第一幕之南就耀眼地躺在葬礼中离开,留下之华面对这一切,让人一开始便看清了残酷的现实。

生活总要继续,回忆不曾离去。整部电影游走在回忆和现实里,让人看到了一路走来的之华如何将她平凡的数十年过*人熟知的模样,甚至看到自己的影子。之华既要渴慕姐姐的优秀,又想摘夺青春的苹果,可惜和男神的重聚也仅仅拜姐姐同学聚*赐,而且冒名顶替。还好,有了后来的通信。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默默沉醉,无奈被人看个底朝天。平凡啊平凡,从来就是被人看透的姿态。

回归现实,之华的生活日常没有消停过。骤然离世的姐姐,想要逃离的女儿,孤独痛苦的侄辈,敏感添堵的先生,春心萌动的婆婆,年迈老去的父母,突如其来的大狗,没有一样令自己好过,人生的不易如此真实,每一个中年人都难以逃脱的必经之苦。唯一的甜就是那一封封不期待回音的信件,好似弥补青春的遗憾,好似解读过往的谜题,又好似澄清平凡的美好。

熟悉吗?熟悉吧。

而之华,不过是你生活中从不曾离去的现实。她一如既往地爱慕你的青春,追求你的侧目,等待你的回音,忘掉你的存在,捡起你的梦想。苦中带甜。

之南,大概就是你美好的理想。如同片中的角*,她从来都只活在别人的眼里、嘴里和想象和向往里,至于她的真实模样,没有人想知道,极少人能知道。原来,接近理想,才看得见苦痛与不堪。就是这么意外和残酷。

而之南,就这么闪着光被你憧憬过,被爱善待过,被错误蹂躏过,被生活毁灭过,被今天怀念过。

除此之外,还有人把现实当理想般欢迎过,把理想当现实般驱逐过。

更多人,生活于之华处,回望于之南。

当年,那个男生陪她看了电影《情书》,最后却和我结了婚。我有些沉沦,竟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之华还是之南?

之南你好吗?

当生活还在,你会闪着光回到我的身旁吗?


《第7篇:你好之华观后感650字》

9月得知这部影片在11月上映,就定下了闹钟要去赴这个约会,所以首映这天虽然忙到很晚,但还是赶上了最晚的夜场在*里看完了这部片子。之所以想去看这部片子,是因为曾经对导演岩井俊二情有独钟,当年他的那部《情书》对那时的我意义非凡,积压许久的郁结似乎在那里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是他给了一种情感秘而不宣的认同感,所以若干年后,也很想看看,现在他的心绪会有什么样的改变,是否又能和我不谋而合。

接近两小时的观影,让我看到了他的改变与坚持,不再似情书那般单纯,展现了情感的很多面,希望、失望和绝望若隐若现,较之以前加入了更多现实生活的写意,没有那么多巧合,也没有那么多恰到好处,看来他也挣扎过,甚至痛苦过,还有什么样的情能似当年的那场雪一样纯净,后来他坦然了,最真的那个部分保留,其余的均是无限可能,只有接受了人生的无常,才能再安然地回到那个最纯真的所在,我能理解的他的变化大抵如此。

而他的坚持,一是坚持要慢下来,虽然短暂地提到了微信及网络,但很快就被摔得粉碎,取而代之的仍是他熟悉的书信,好似只有这缓慢的笔触才能更好地传递他的思绪,二是坚持不放弃中学这片净土,因为那是所有情感的始发地,是经历了千辛万苦还想要回到的地方,是历经半生还要重新明确意义获取力量的地方,哪怕这个地方早已人去楼空,荒草丛生。

看完电影后,我真实地体验到了一种解脱,较之《情书》那会儿强烈地想从另一个人身上寻求认同,极度羞*地借别人的作品来释怀自己的情绪,现在的我已经把岩井俊二看成了一个旁人,他在描述他的故事,我可以看可以听,也可以认同也可以忽略,我再也无须从别人的生活里去找自己的存在,如果某天能和岩井俊二一起坐着喝杯茶,说不定他也会认同我的一些感悟和体会。所以我想慢慢地去写一些观后感,就当是和这位兄长一起聊一个我们都感兴趣的话题,关于情。


《第8篇:你好,之华观后感》

近日,由岩井俊二导演,周迅和秦昊等主演的情电影《你好,之华》正在各大院线火热上映中,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有没有去看呢?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错过的故事。剧情丰富,扣人心弦。网友们是怎么评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和朋友在这个寂寥的冬夜去看了《你好,之华》,观众不足十位,很适合安静地欣赏。一部平淡温情、波澜不惊又带着少许遗憾的文艺片,就像手里那杯渐渐喝至寡淡的红茶,温度却刚刚好。

名为《你好,之华》,但故事的主线却是以之南而展开。主角仿佛不是之华,亦不是死去的姐姐或者年少时的暗恋对象,侄女和女儿仿佛也不在中心点的位置,更不用说其它人。或者应该说,每一个人都像主角,但又不是。

没有能猜到下一幕的标准的流程剧情,也没有激烈的冲突和主线。但总有某些吸引人的点始终贯穿着。我以为我会不耐烦,却渐渐看得更专注。

姐姐之南的悲剧,在于他被胡歌饰演的张超当猎物捕获了。张超,家境不好,又想当明星,典型的眼高手低,沦落到在大学食堂打工。看到之南这么出*又美貌的女*,顿生占有欲,要把她抢过来报复生活对他的所谓不公。他不爱之南,只是想捕获一个猎物。偏偏从小优秀的之南,像绝大对数的*女*一样,她所受的教育里,没有如何防止坠落和被捕获这一课。而且乖乖女,最容易通过爱上“坏男孩”来释放自己被压抑的天*。

一旦和这种猎手生了孩子,被捕获的女*人生就无限下跌了。一次次被家暴,最终抑郁自杀。

唯一让我想落泪的一幕,是之南的女儿对妈妈的前男友尹川说:如果你是我爸爸就好了,以前日子过得很苦,但我总想,那个以妈妈的名字写书的人,总有一天会来带我们走的。

其实之南是有机会止损重新开始的。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发现走错路之后,立刻离开止损,重走另一条路的决绝与勇气。最终,自己丢掉了*命,也让一儿一女那么年幼就成了孤儿。

只是结束时片中每个出场角*都好像褪去了负面的情绪,各自笔直的前进了。就连逝去的之南也鲜活起来,虽然在这影片里,她一开始就从世间败退谢幕。但剧终时她唯一留下的东西,仍然是曾为命运斗士的期望之证。

这片子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一个人心底都有一片坚不可摧的圣域。然后各自为了这片不可侵犯之处而探求、而尝试着去努力。就好比之华的婆婆,一个已经老态龙钟的老奶奶,还会用英文跟人交流修道院与凡尔赛宫。还会“不小心”遗落下口红。

想起以前跟好友聊过的:每个人自幼都抑制不住的以为自己应该被上天青眼有加,特殊对待,然后终有一天要从梦境中清醒。重新面对自己存在如蝼蚁这个事实。

或早,或晚。

但蝼蚁亦有浩瀚的爱和尖利的恨,心底亦有万壑千岩,在这一点上,被上天宠爱的或被背弃的,都将十分平等。然后,在认知自己可笑的微渺之后,变成方寸间的舞者。每天重复着汲汲营营的求生,然后从磨砺道路的间隙里搜寻着缥缈微光,用来修补维护自己的圣域。在心底焚起弥天大火,持续燃烧着不肯平庸不愿磨灭的骄傲,持续着与卑污的世界战斗终生。

贯穿全剧的,是那些信件,不管是情书还是问候,都是用书信交流。我很羡慕那些还喜欢写信的人,也羡慕还能见到情书的人,心理年龄越来越大的我,反而更喜欢这种老旧的生活方式。在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中,看到用邮寄信件的方式来进行沟通,便想起木心的《从前慢》:从前车马很慢,邮件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尽管,那些些无处安放的小心思,平静又寡淡。但于当事人而言,那就是一场盛大的波澜。整部影片的铺陈,更像是特意让我们站在旁观视角。不需要共情,也不必难过。就默然的,接受着我们生命中每一个人的潦草而过。

就像故事的最后,我们不管得没得到想要的,活没活成喜欢的样子,都学会顺其自然得过且过了。毕竟啊,像张超说的:人生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被拒绝的经久痛苦,放不下的无尽折磨,所托非人的致命代价,不仅是在电影里,不是在听别人的故事,这明明是自己的故事。可我仍相信书信里传达的爱,哪怕最终仍是无缘,哪怕需要漫长的等待,哪怕心仪的人竟从来就没有收到!哪怕多年后,只换来晚辈的泪水,只剩下满满的记忆与空空的信笺。

散场后,与友在街边吃馄饨,不约而同慨叹,周迅真的开始老了,你看她的鱼尾纹双下巴都出来了,已不是那个精致的周公子了。可是忽而又想,除了她,谁能更合格的去演绎中年之华呢?她曾经鲜活精灵,但不能驾驭沉重和松弛,现在她年龄够了,能载重了,也够松弛了,这是她最好的时代。也是我和你的。我这样对朋友说。

我们都曾经想要活成最好的样子,却忘了接受现在的样子。生活固然不尽人意,却仍要匍匐前行。如此,看似稀松平常的日子也有了它的意义。我们需要这样的夜晚,需要一些暖来填充这个冷寂的冬夜——在与好友看过一场貌似无味的剧之后,我还能熬一个夜写一篇影评。在经年之后,在我耄耋之年记忆力严重衰退之后,我仍会念念不忘:噢!那一晚,我与她看过这场剧,它是冬夜里浅浅的温润又柔和的一束光,告诉我:

我们爱过的人,终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