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正文

醉翁亭记朗读及翻译技巧

扫码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醉翁亭记朗读及翻译技巧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醉翁亭记既蕴含着对山水之美的欢愉,同时也表达了人际交往的乐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醉翁亭记的朗读和翻译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在宋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至河南邓州。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本文创作于他到滁州任职的第二年(1046年)。此时他与范仲淹的心情应该都充满了忧虑。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不以物喜,不以己忧”,“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是以忧愁替代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欢乐。这一点在我们分析《岳阳楼记》时已经明确。而欧阳修却没有像范仲淹那样“进亦忧,退亦忧”。在《晚泊岳阳》中,他写到: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虽然有“云水苍茫”的“失路”之感,但欧阳修仍然听到了“清辉”中的歌声,深深陶醉其中,仍然享受“轻舟”“如飞”的感觉。从这里可以看出欧阳修和范仲淹在个*上的差异。在《醉翁亭记》中,这种差异更为明显。欧阳修大笔深墨,描绘了一片欢乐的景象,不仅是他自己的欢乐,还与百姓共乐。这是否意味着欧阳修没有范仲淹那种忧天下的大气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全面分析《醉翁亭记》。

第一句,“环滁皆山也。”一眼就能看出,好处是开门见山。然而,在欧阳修这位讲究史家简洁笔法的大手笔下,达到这种境界并非易事,而是经历了多次修改。据《朱子语类辑略》卷八载:“欧公文亦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开门见山后,直接描写了山水之美。首先是描写西南的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然后是描写水(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山水都有了,接着描写亭的美:“翼然临于泉上。”这三者都相对简洁。“翼然”将原本是名词的“翼”转化为副词。尽管陶渊明早在《时运》中就有过“有风自南,翼彼新?”的提法,但陶氏是将“翼”转为动词,而这里则是转为副词,用以形容飞檐,充满神韵。除此以外,并没有刻意的修辞痕迹。然而,这几个简短的句子构成了非常独特的感觉。这种独特感从何而来呢?将这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我们可以做一比较: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它的西南角有几座山峰,树木繁茂、山谷幽深,那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两个山峰之间流出的,就是所谓的酿泉。山势曲直,路也跟着弯转,于是就可以看见在山泉上方有个亭子,犹如张开翅膀的鸟。这就是醉翁亭。亭子是由山上的和尚智仙建造的;命名的是太守,他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座亭子。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只需喝一点点就会醉,尤其太守年纪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然而,醉翁的心思并不在饮酒上,而在山水之间。他从山水中体味到的乐趣,内化于心,寄托在酒中。

从词义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翻译大致准确。但在阅读时,其中的深意却几乎丧失殆尽。这不仅仅是古今词汇联想意义的差异,还有一个原因是译文把原文中独特的句法和语气全部割裂了。原文的第一句,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简单地描述了“开门见山”的景象;然而实质上,它为整篇文章奠定了一种语气的基调。如果要进行吟咏,不能简单直接地读成:“环滁皆山也。”而应该是:

环滁……皆山也……。

只有这样,才能与整篇文章的语调相一致。例如,第一段的表述: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的是谁?山上的和尚智仙说是他。

给它取名的是谁?太守自称是他。

太守……稍稍喝点酒就会醉,而且年纪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醉翁。

醉翁的心思并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山水水之间的乐趣。这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寄托于酒中。

这样的表达方式更符合原文的语调。尽管词语的意义方面翻译得较为准确,但阅读体验却丧失了原文所特有的韵味。

在整体上,《醉翁亭记》通过欧阳修丰富的描写,呈现出一片欢乐的画卷。他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欢愉,还将这份喜悦分享给了大众。虽然这与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不同,但并不代表欧阳修没有关心天下。他通过山水之美和宴饮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心态。这使得《醉翁亭记》成为一篇充满生活气息、欢快愉悦的文学之作。

 

第2篇: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

导语:《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那它是怎么样翻译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翻译

环绕滁州的,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森林沟壑更美。一眼望去郁郁葱葱,幽深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是自号“醉翁”的那个太守。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其实,醉翁的意图并不在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又寄托在酒中的。

有时太阳升起,山林中云气散尽;浮云归来,岩洞里暮*苍茫。黑暗与光明交替变化的,那是山中的黎明与黄昏。野花怒放发出清香,树木茂盛深秀成荫,风高霜白,水落石出,那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扛肩挑的人在路边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老少少往返不断的,那是滁州百姓来这里游玩。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因此鱼也肥;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因此酒也香,还有野味蔬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琴弦箫管;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胜了,只见酒杯和筹码交错杂陈,人们站起坐下大声喧闹,那是宾客们乐极了。这时,有个苍颜白发的老人,昏昏然地坐在人们中间,那是太守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只见人影散乱,那是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逐渐*暗起来,阵阵鸟鸣声忽上忽下,那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把能使人们快乐作为快乐的啊。在酣醉的时候能与人们一起快乐,酒醒之后又能写文章叙述这些事情的,那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啊。

【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2.《醉翁亭记》原文翻译

3.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4.《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

5.原文及翻译醉翁亭记

6.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7.《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

8.醉翁亭记原文翻译

 

第3篇:醉翁亭记原文及其翻译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醉翁亭记原文及其翻译,我们来看看下文。

宋朝诗人欧阳修《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流而下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啊。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早晨则自暗而明,傍晚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就是山间早晨和晚上的景*。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降低,石头裸露出来的,是山里四季的景*。早晨前往,傍晚返回,四季的景*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水酿酒,泉水清酒水香,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宴会上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山,人影散乱一地,太守回去,宾客跟随着。树林枝叶茂密成*,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欢畅。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醉翁亭记》注释:

1环:环绕。

2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皆:副词,都。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hè):山谷。

7尤:格外,特别。

8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9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10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1潺潺(chán):流水声。

12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3回:回环,曲折环绕。

1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5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16然:……的样子。

17临:靠近。

18于:在。

19作:建造。

20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1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2辄(zhé):就,总是。

23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4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5曰:叫做。

26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7乎:相当于“于”。

28得:领会。

29寓:寄托。

30夫(fú):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

 

0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