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正文

本溪立冬民俗介绍

扫码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本溪立冬民俗介绍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溪立冬民俗:满族风情浓

本溪地区聚居着多个民族,包括汉、满、回、朝、蒙等20多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达到41万人。立冬时,随着秋粮入库,这个季节成为满族八旗和汉*八旗家庭举行烧香祭祖活动的活跃时期。特别是汉八旗家庭的“还愿香”和“太平香”,通常选择在立冬左右举办。祭祀活动的焦点是跳虎神,由扮演虎神的神匠(单鼓艺人)在初冬十月小阳春的美好时节,在室内外进行表演,展示出艺人的武功特*。

初冬十月小阳春季节,汉*八旗大部分家庭都举办“烧香”活动,形成家家相连、接连不断的盛况。汉*八旗家庭的祭祀被称为“烧旗香跳虎神”,而满八旗家庭则称之为“烧荤香”。举办“烧荤香”需要5至7天的时间,通常宰杀三头猪。第一头猪用于祭天,第二头祭祖,第三头祭“歪梨妈妈”。一般农家通常三至五年才能筹备一次“烧荤香”的还愿香。而“烧太平香”则多在一年一次左右,大多数家庭选择以鸡代替,中等家庭宰杀二十一只鸡,一般家庭则宰杀七只鸡,被称为“烧素香”。

居住在新宾地区的满八旗和汉*旗家庭通称“唱家戏”来形容“烧香祭祖”。汉*旗家庭的“烧旗香跳虎神”是一场十分热闹的祭祖仪式,其中包括唱、念、做、打等多种元素。虎神的装扮生动活泼,翻滚跳跃,高手甚至能够在房脊上翻动、滚动,光着脚穿着虎爪,跑跳登*,吸引了十里八村的观众前来一睹为快。汉*旗家庭的“烧旗香跳虎神”是最受欢迎的家庭戏之一。

满八旗家庭的“烧荤香”活动持续5至7天,遵循“萨满教”原始规矩,庄严肃穆。在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进行十天的斋戒,不吃肉食。在头三天的“磕面子”仪式中,家庭主妇亲自*作,不擦脂粉,甚至不使用香皂洗脸,洗脸只用热水,为了洗手可以使用面碱。家庭成员跪在地上淘黄米,妯娌之间传递的黄米被晒干后送到“哈什”(仓房)顶上,这些黄米将用于“磕面子”。淘洗两遍后,将黄米放入小罐中,用薄羊皮封住罐嘴,富户家庭甚至可以放到大缸中酿制米酒,也被称为“糖黄酒”。这种酒在上供仪式当天开封,由香主东家亲自酿制并上供,同时供奉九碗或九盅,再摆上九盘子的饽饽(用黄米面制成的粘饼)。当供品摆放齐全后,打开木制的莲花香碟,其中夹有一道香槽,滤上达子香粉末(满族称之为安素香,满语名为迎山红)。香槽底部垫上香灰,以防止火焰烧着木碟,保持香烟缭绕不断,散发着芳香。

“使唤猪”即宰猪的过程,满族的宰猪传统上不使用右手持*。早年间,人们通常用柞木扦子削尖并在油锅中炸热,其锋利程度足以用来宰猪。后来,可能是因为用扦子宰猪的技术不够熟练,便改为由“萨满”用左手持尖*来宰猪。在宰猪的过程中,首先将一盅酒倒在猪耳朵中,猪耳朵一动即表示祖宗已接受了这只有公猪被视为“净”并被用于祭祀。如果猪耳朵没有动*,萨满就会感到焦虑,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念满语祈祷,香主带领全家跟着连连磕头,直到猪耳朵摇动为止,表示祖宗已经接受了这头猪的供奉,全家才能欢欣鼓舞。

这些传统的宗教仪式和独特的习俗使得本溪的冬季充满了浓厚的满族风情。在农历十月小阳春的祭祀季节,整个本溪地区都弥漫着烧香的香烟和虎神舞蹈的欢声笑语。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虎神的生动表演,还能目睹各种技艺的展示,如摆腰铃、顶水碗、耍鼓绝活等,为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俗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而在满族的“烧荤香”活动中,更是充分体现了对传统规矩的严谨遵循。从斋戒的十天到“磕面子”仪式的神圣,再到“使唤猪”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注重着庄严肃穆的氛围。而“糖黄酒”和香碟中的达子香更是让整个活动更具神秘感和仪式感。

总体而言,本溪立冬民俗展示了满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独特的仪式和表演,传承着代代相传的满族风情。这些活动不仅在本地居民中保持着浓厚的参与度,同时也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游客,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第2篇:山西民间立春风俗介绍

山西民间立春风俗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俗称“打春”。

立春,有时在农历十二月,有时在农历正月。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长官仍率僚属、农民鞭春。*阳官先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然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为*。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争奇斗艳。晋东南地区的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

 

第3篇: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

【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篇一:寒风冽冽打糍粑】

冬至节气早过了,天气异常*冷,一连好几天,难得见太阳。田地里的活早就歇了,人们猫在家里,也懒得出去。这些日子里,最要紧的事就是打糍粑。

打糍粑是平常农家的大事,也是喜事,打完糍粑就意味着要过年了。父亲老早就说,机器打的糍粑有股子铁腥味,不好吃。今年年成好,把大伯二伯、三叔四父都请来,一家人都出把力气——自己打。

我长这么大了,还从来没有见过自己打糍粑,特别好奇,于是天天跟着父亲,看他在忙啥。

石头凿成的粑缸是现成的,就在老屋的门背后卧着。父亲早就将它清理出来,并洗得干干净净。当他满怀希望爬上堂屋的倒楼。翻出那些不知何年何月用过的粑棍时,才发现那些木头棍子早就烂得不堪用力。不过这也难不倒父亲,父亲本就是一个半边把式的木匠。他找出他的大锯、刨子,不到半天工夫,六根用桑树新做的粑棍就妥妥当当了。

白得像雪一样的糯米被母亲淘洗干净。父亲一边把一个人也难以抱得过来的木甑架在上满水的锅里,一边让我在灶下使劲地往灶膛里塞着棉秆、劈材,灶膛里一片光亮,红红的火苗扑哧扑哧地*着黑乎乎的锅底,时而冲出灶口,差点就烧到了我的眉毛。锅里的水很快开了,腾腾地冒着热气,母亲挽起袖口,用铁瓢一瓢一瓢地把糯米舀进去,最后用木锅盖盖好!

粑缸被移到了堂屋的中间,大伯二伯、三叔四父都脱了棉袄,拿起粑棍,摩拳擦掌。米饭蒸好了,叔辈们抬出饭甑,将米饭倒人粑缸中,大家围着粑缸一阵乱摁;摁了一阵,大家又围起来左转一转,右转一转,末了又是一阵乱摁。

粑终于摁好了,父亲从面盆里取出浸过水的白麻布,将粑缸中的粑扯成一团一团的,搁在案板上。案板上早就铺好一层炒米粉,案子里面还搁着糖罐。我知道,这先揉出来的糍粑包上糖是要敬神敬客和送给左邻右合的。到淀粉拿上来的时候,揉出来的糍粑才是留着过年及平时享用的。

大伯二伯、三叔四父,人多力量大,揉的揉,摁的摁,一甑米饭很快就变成了案板上大大小小、一块又一块的糍粑,让人的心里觉得惬意和满足!

屋外寒风冽冽,屋内红红火火,我想,这也许就是农家日子的味道吧!

【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篇二:舞草龙】

家乡的元宵节是仅次于大年初一的日子,这一天的重头戏非舞龙灯莫属了。

晚上7点,一轮皎洁的明月装点着夜空。突然,锣鼓喧天、鞭*齐鸣,一条威猛的草龙“飞”了出来。到处都是围观的人群,鞭*声此起彼伏,我的心一下子燃烧起来。这是多么奇妙的一幕呀!草龙长10米左右,它那两颗明亮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活灵活现,两条长长的龙须由彩灯组成,五颜六*,美极了!

爷爷与他的队友们举着草龙,青筋凸显的大手充满了力量。龙珠当然是由德高望重的爷爷把握。草龙在爷爷的带领下,飞快地盘旋着,远远望去,仿佛一条真龙在腾云驾雾。爷爷和他的队友们才行进不到100米,就来到了一户人家。还没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噼噼*”的鞭*声,这户人家一早就把厅堂收拾好,准备好鞭*,恭候草龙的到来,并且极力邀请龙灯队在家里稍做停留。家里自酿的米酒,喜庆的香烟、糖果,让红红火火的年味儿更加浓厚了!

“三分龙,七分舞。”这是爷爷常说的一句话。的确,龙要舞才能显出它的威风。只见爷爷转动龙珠,在前方开道,龙头紧跟其后,跃跃欲试,仿佛一口就能吞下那颗又大又亮的龙珠,龙身跟随龙头有节奏地飞舞着,这招“蛟龙漫游”甚是流畅。忽然,爷爷将龙珠滑向了龙尾,龙头紧追不舍,来了个“龙头穿裆”的招式,引得围观的群众一片喝彩。主人赶紧拿出香烟、糖果、茶水来招呼大家,据说草龙经过的人家这年一定行好运。一路上,鞭*声、锣鼓声、喝彩声不绝于耳。

鞭*声中,妈妈大声告诉我:“我们鄞州区的舞草龙还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舞草龙的师傅都是百里挑一的,并且早早就开始排练了,有最基本的游走动作,也有回头、摆尾、叩首、盘旋等高难度动作。舞草龙可不单是力气活,还要求技术和配合。”

一阵“噼噼*”的鞭*声过后,一群人簇拥着威武的草龙,向着下一户人家,向着美好的生活出发了……

【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篇三:老家的婚礼】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大柘镇塘根村,那里的婚礼风俗习惯非常传统,近似于影视中的古代婚礼。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里啪啦”燃起鞭*.“呜里哇啦”吹响唢呐,热闹极了。吹唢呐的有七八个人,节奏欢快,铿锵有力,高亢明亮,那场面用语占真是无法形容。你瞧,从花轿里走下来一位大姐姐,接着一位老婆婆马上扶她走进大厅,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时啦。那老婆婆拿来一根红绸带,让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仪大喊一声“肃静”,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司仪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旁人立刻端上来一盘食盐和一盆山石,寓意他们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这时大家的目光怎么都投向一个小男孩身上?原来那个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献i二两个红彤彤的鸡蛋,鸡蛋寓意早生贵子,这两个鸡蛋寄托了亲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接下来该是敬茶的时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盘中香味浓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给他们。父母高高兴兴地接过茶,一面细细地品味着,…面从怀里掏出一个大红包递给新人,这又是长辈对他们和和睦睦、白头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仪大喊一声。顿时整个大厅人声鼎沸,新郎、新娘在众人的笑声中走向自己的快乐天地。房门前,摆放着两盆生机勃勃的石竹,寓这对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户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床上的被褥,枕头焕然一新,希望这对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发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丽的画卷。

老家的婚礼习俗可真寓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篇四:插地香】

老人们说,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是地藏王的生日,为这位菩萨插地香就成了一种民间的庆祝方式,也是我们这里代代相传的习俗。

传说地藏王是一个肩负大地的神佛。他若一转肩,大地就会发生地震;他若生气,那更了不得,会发生天摇地动、天崩地裂的大事。你想,人们怎么会不对他充满敬畏之情呢?

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买一个金黄闪亮的好柚子。到了晚上,人们会把这柚子插在一根长长的棍子上,然后在柚子上插满密密麻麻的、一圈又一圈的香,再拿到阳台、门前或顶楼上,一家人双手合十对着像刺猬一般的柚子拜了又拜。这可是礼拜地藏菩萨的庄严仪式哦!

没有准备柚子的人也不着急,可以在门前的士里或者墙壁上插上香,心诚则灵嘛。夜里,从路上走过,路旁点燃的香头闪闪烁烁,恍若天上的星星。再加上空气里飘来的淡淡的香味和袅袅娜娜的薄烟,行路人会觉得自己也仿佛成了天上的神仙。

这一晚上,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挥舞手中插着香的柚子了。几个人聚集一起,比比谁的柚子大,谁的香插得多,或者几个人聚集在一起舞动,让手中的柚子舞出一条龙、一朵花……直到夜深才恋恋不舍回屋睡觉。

第二天,柚子上的香早已熄灭,大家一一拔出残余的香棒,喜气洋洋地掰开祭拜过的柚子,你一块、我一口地争着吃得一千二净。看来,地藏菩萨挺心善,只收心意,好吃的嘛,就留给我们饱口福啦!

【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篇五:家乡风俗_500字】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0
0
收藏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