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正文

寒食节来历

扫码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寒食节来历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寒食节是*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冬至后的105天,即清明节前一到两天。又被称为“禁烟节”、“冷节”、“百五节”。这个节日的独特之处在于禁火,人们不允许生火煮食,只能食用事先准备好的熟食和冷食,因而得名寒食。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寒食节的起源和相关习俗。

一、寒食节的起源

寒食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对火的崇拜。古人生活离不开火,然而火也常常给人类带来灾害。因此,古人认为火有神灵,需要进行祭祀。每年各家祭祀的火都要停熄一次,然后重新点燃,这一仪式称为改火。禁火的节日逐渐演变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介子推。

据传说,在晋文公流亡时,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然而,当晋文公回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遗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并不愿意夸功争宠,选择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归来,但介子推不愿意担任官职,于是躲藏在山里。为了逼迫介子推露面,文公下令放火焚山,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人们在介子推死难的日子禁火不做饭,只吃冷食,从而形成了寒食节这一传统。

二、寒食节的习俗

禁烟冷食: 寒食节古代又被称为“禁烟节”,家家户户禁止生火,全体成员只能食用冷食。虽然寒食节在历史上屡禁屡兴,但唐代时皇家已经认可并参与。

拜扫祭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代之前被视为“野祭”。后来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以及百姓上坟等活动。家庭或族群会一同前往先祖坟地,进行祭祀、添土、挂纸钱的仪式,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寓意着感恩先祖的恩德。

寒食饮食: 寒食节的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饧等。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其中很多食物和饮品都寓意深刻,比如祭食蛇盘兔,流传着“蛇盘兔,必定富”之说,寄托了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期盼;而子推燕象征着“念念”不忘介推的高风亮节。

通过对寒食节起源和习俗的详解,我们更能理解这一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先贤的怀念之情。

 

第2篇: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来历是怎样的呢?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疑问。寒食节,从词面上来理解,便是吃冷食的一天。但为什么这一天要吃冷食,不能生火做饭呢?*这些传统的节日,都是历经千年的洗礼之后流传至今,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典故,才会让人们千古颂扬和纪念。

寒食在民间流传中,又被称之为“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一般是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起初的习俗单纯是禁烟火只冷食而已,到了后来不断的变化,而增加了一些元素,例如: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发展两千多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最大的祭纪念日。

为什么会有寒食节这个节日,有熟食不吃非常要吃冷食,此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还是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的?如此典故还是寒食节的来历细细说起。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宫内几位王子为了争取王位而相互算计谋害,而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先下手为强陷害太子申生,太子申生被逼自杀。此事还没有完,此时已经祸及太子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祸害,没有办法之下只能够流亡在外。在流亡期间,重耳忍辱负重,更让他倍受打击的是原来拥护他的臣子都背离了他,都自寻高就而去。还跟随着他的忠心耿耿的臣子已经极少数。其中有一个臣子叫做叫介子推。流亡在外,一日三餐也没有办法保证,有一次,重耳突然非常的想吃肉,就和跟前的几个臣子说,而这个时候,从哪可以找得到肉呢?介子推对重耳极为效忠,背着重耳偷偷的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并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重耳吃着肉,美味得大为感叹,问介子推哪来的肉。众臣子告诉重耳说这是介子推身上的肉,重耳听后非常的感动,对介子推说:“他日重得天下,必不负你!”

十九年后,重耳果然重得了天下,回国做了君主,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却单单忘记了介子推。有臣子向晋文公提醒当年介子推割肉献主的事,晋文公才猛然省起,心中有愧万分。于是立即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但是介子推为人低调,不愿受封赏,晋文公差人几次也没有办法把介子推请回来。没有办法之下,晋文公亲自去请接。介子推自知晋文公亲自到来,便把年迈的老母亲背上山林,为避开晋文公。晋文公派兵搜山三天三夜依然没有找到介子推,晋文公计上心头,下令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介子推自然会走出来。但没有想到,火烧山后,一直没有介子推的身影出现,待大火熄灭后,晋文公派焦急再派兵搜山。结果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活活被死了。

【寒食节的来历】相关文章:

1.关于寒食节的来历与传说

2.关于寒食节的来历

3.寒食节的来历作文

4.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及寒食节的来历

5.寒食节对联

6.寒食节的故事

7.寒食节的由来

8.有关寒食节的作文

 

第3篇: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_寒食节的来历发展

寒食节在每年冬至后的105天,是*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到两天,又有“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之称。因寒食节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谁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于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上,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然被作为全国*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寒食节的习俗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着,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寒食节的诗句

第十名: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第九名:杨万里《寒食上冢》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第八名:张继《闾门即事》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第七名:程颢《郊行即事》

芳草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第六名:韦应物《清明日忆诸弟》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第五名:晏殊《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第四名:王禹《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第三名: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第二名:韩翊《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一名: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0
0
收藏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