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正文

冬至的由来

扫码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冬至的由来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汉族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恪遵宪度抄本》说:“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至’者,极也。”可见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认识。

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国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在冬至这一天,对于位于北半球的*,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使得*处于冬季的季节,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

 

第2篇:冬至由来

“冬至”的日子是地球在近日点的那一天,更确切地说是那一刻。现代天文学很轻易地计算出冬至在几点几分。

“至”是“到头”、“到顶”、“极致”的意思。什么到头了呢?

原来古代利用“日晷”来测量时间。冬至这一天的“日影”最短,是“短”到头儿了。夏至这一天,日影最长,是“长”到头儿了。

【幼学琼林】:“立秋而桐叶落,冬至而葭灰飞”。葭是芦苇膜,很轻,烧成灰就更轻了。冬至的`这一天,把葭灰放在土地上,一到冬至这一刻,葭灰就能飞动。理由是“冬至一阳生”,上升的“阳气”吹得葭灰飞起来了。我没试过,估计不太可能。

冬至一到,天气就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数九寒天”了。

到第105天,就是清明了。

【冬至由来】相关文章:

1.冬至的由来_冬至的由来与传说

2.冬至的由来

3.冬至的由来?

4.冬至的由来与传说

5.冬至由来长

6.冬至鸽的由来

7.冬至的由来_2016年冬至

8.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第3篇: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冬节,也称长至节、亚岁等。在节气排序中,冬至排序位于第二十二节气,但它却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2014年冬至是哪一天:2014年12月22日07:03:01,农历2014年十一月初一星期一

冬至的由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魏晋王朝以后,时任朝廷也开始在冬至当日举行朝会,其盛大仅次于元日(元旦)。朝会典礼中有一仪式为朝贺礼,皇帝在当中要接受各国与周边民族的使臣、以及文武百官的上表祝贺。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宋王朝以后,皇帝更专门制定冬至节大朝会的仪卫兵仗,俗称“挂冬仗”,宫城内外遍布排列井然有序的步骑兵甲,同时悬挂旌旗、击鼓、奏乐。而入朝官员则必须穿着制服觐见皇帝,比照祭祀大礼。古人认为,冬至是*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气渐消,阳气渐长。至明清时期,冬至这天,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现在我国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及习俗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辞去了太守官职,告老还乡,决心为百姓治病。

这时正值隆冬,他在回乡路上,看到那些为生存而奔波的穷苦百姓,衣不遮体,许多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更加难受。

他一到家,登门求医者便蜂拥而至。可是张仲景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们。冬至到了,他让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了医棚,盘上大锅,专门舍*为穷人治冻伤。他把羊肉、辣椒和祛寒的*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羊肉和*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治病的穷人,每人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就叫“祛寒娇耳汤”。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从冬至起,张仲景天天舍*,直舍到大年三十。乡亲们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欢欢喜喜地过了个好年。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现在,河北地区及全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冬至吃饺子”的说法。

【冬至的由来】相关文章:

1.冬至节气的由来

2.冬至的由来与习俗

3.关于冬至的由来与传说

4.关于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5.有关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6.2015年冬至的由来与习俗

7.冬至节由来_冬至节简介

8.冬至养生

 

0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