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正文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唐诗鉴赏

扫码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唐诗鉴赏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过华清宫绝句》揭示了唐玄宗和杨贵妃过度奢侈、纵欲的生活。相传,杨贵妃偏好荔枝,唐玄宗为了迎合她的喜好,命人从四川、广州用快马送来。这首诗正是以此为题材创作而成。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唐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过华清宫①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③次第④开。 一骑⑤红尘⑥妃子⑦笑,无人知是⑧荔枝来。 【注释】 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 4、次第: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5、一骑(jì古代读ji,一般都读qi(二声)):指一人骑着一马。 6、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 7、妃子:指贵妃杨玉环。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8、知是:一作“知道”。 【赏析】 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整首诗以“回望”为起点,巧妙地构建了悬念,最终以“无人知”为结,揭示了事件的真相。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不择手段的荒唐,同时与前文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诗中无难字,清丽俊俏,活泼自然,却寓意深远,表达含蓄而有力的讽刺之意,堪称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首句描绘了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美景。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视角出发,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展示出骊山的广袤和深远:山间的花草丛生,宫殿楼阁嵯峨,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绣成堆”一词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形容整个骊山美不胜收,语意丰富。 接下来,场景逐渐推进,展现出山顶上的行宫壮丽宏伟。原本紧闭的宫门突然一扇接着一扇地缓缓打开。随之而来的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如电一般飞驰而至,身后卷起一团团红尘;宫内,贵妃嫣然一笑。这几个镜头似乎毫不相关,但都包含了诗人巧妙设置的悬念:“千门”为何而开?“一骑”为何而至?“妃子”为何而笑?诗人有意不急于交代,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氛围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才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通过“荔枝”这个细节,透露出整个事件的经过。根据史书记载,《新唐书·杨贵妃传》提到:“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有了这一背景,前面的悬念自然而然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诗最重要的是有一层意味不尽的含蓄,尤其是不显露在言辞和故事讨论中的。”杜牧的这首诗正是在含蓄、深刻的表达中展现出艺术魅力的。诗中未直接道出玄宗的荒淫好*,贵妃的恃宠而骄,而是通过“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对比,达到了比直白陈述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寓意深远。春秋时期,周幽王为了引得妃子一笑,竟然引发了烽火四起,最终导致国破家亡。读到这里,读者不难联想到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无人知”三字则更加引人深思。实际上,“荔枝来”并非无人知晓,至少“妃子”知晓,那匆匆赶来的“一骑”也知晓,更有一位未在诗中提及的皇帝明白内情。通过这样的写法,诗人强调了事件的重要*和紧急*,外人难以得知,不仅揭示了皇帝为了讨好宠妃而不择手段的荒唐,也与前文渲染的不寻常的氛围相呼应。整首诗不使用生僻词汇,不引用典故,不雕琢繁复,简洁自然,却蕴含深刻寓意,表达了含蓄而有力的讽刺之情,实为唐代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第2篇:《过华清宫绝句》杜牧唐诗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诗鉴赏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

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

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4220·《唐诗鉴赏大典》

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和典型*。

 

第3篇: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分别通过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的事件、场景,借古讽今,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并讽喻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接下来就有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三首诗!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注释:

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

⑸知是:一作“知道”。

⑹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⑺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琳探禄山反否,?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⑻霓裳:《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⑼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⑽万国:指全国。

⑾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⑿云中两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译文:

【其一】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其二】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其三】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0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