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正文

浣溪沙·细听春山杜宇啼

扫码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浣溪沙·细听春山杜宇啼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春天的山野细听杜宇的啼鸣,每一声仿佛都是一首送行的诗。清晨,白*的水鸟背着我飞翔,宛如在为我送别。对着郑子真卧在岩石上,仿效陶元亮赏菊花的时节,这十年间仿佛成为一幅写满离别与思乡的画卷。如今,我愿意诵读孔稚圭的《北山移文》,告别过去的隐居生活。

【译文及注释】 细心倾听春山中杜宇的啼鸣,每一声都似乎是离别的歌谣。在清晨,白*的水鸟朝着我的方向飞翔,好像在为我送行。这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离别情感。对于郑子真,他曾在岩石上安然卧息,对陶元亮的赏菊期盼,都成为了十年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我愿意诵读孔稚圭的《北山移文》,告别过去的隐居生活,走向新的征程。

杜宇:又称杜鹃、子规,鸟名。它的啼鸣凄婉,常引起旅者思乡之情。

白鸟:水鸟。在诗中,水鸟飞走象征着不舍的离别,还含有可能返回的象征。

郑子真:汉代人物,以耕耘在岩石之下而闻名。这里作者回忆了过去十年的田园生活。

陶元亮:陶渊明的字。他以赏菊而著名,这里作者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北山移》:孔稚圭的作品,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拒绝世俗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词创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作者辛弃疾在信州上饶隐居了十年之久,却突然接到朝廷的任命,让他出任福建提点刑狱。他对这次任命并不热心,直到次年春天才告别家人,赴福建赴任。在临别之际,他创作了这首《浣溪沙》,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境。

上半部分描写了春天山野的景*,通过对杜宇和白鸟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忧伤。下半部分通过引用郑子真、陶元亮和《北山移文》三个典故,抒发了作者对过去隐居生活的思念之情。整首词透露着作者对于朝廷弃置自己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实际上是作者对朝廷安排的一种愤怒*,认为自己应该在家自得其乐,而非被派去担任无法实现报国志向的差使。在其他作品中也能看到作者对宦途的厌倦和对归乡的渴望。

 

第2篇:杜甫《浣溪沙》

浣溪沙

朝代:唐作者:杜甫体裁:词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是作者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二人因见世道衰微,遂隐居不仕。此处“收拾耦耕身”,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在*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在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这两句对仗工整,且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点”;“光似泼”则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点明“风来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气“如薰”。“光似泼”用实笔,“气如薰”用虚写。虚实相间,有*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给句,画龙点睛,为升华之笔。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

作者身为“使君”,却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乐于如此,确实难能可贵。

这首词结构既不同于前四首,也与一般同类词的结构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词全是写景叙事,并不直接抒情、议论,而是于字行之间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这首用写景和抒情互相错综层递的形式来写。

上片首二句写作者于道中所见之景,接着触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写作者所见田园之景,又自然触景生情,照应“何时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这样写,不仅使全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且使词情逐层深化升华。特别“软草平莎过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泼”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隽永之妙。

 

第3篇:浣溪沙晏殊伤春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下面小编收集了这首诗的原文,供大家欣赏。

原文

浣溪沙⑴

一曲新词酒一杯⑵,去年天气旧亭台⑶。夕阳西下几时回⑷?

无可奈何花落去⑸,似曾相识燕归来⑹。小园香径独徘徊⑺。

词句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译文

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文学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出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作者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有些微微的伤感。于是作者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作者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这两句都是描写出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作者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出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晏殊伤春】相关文章:

1.晏殊浣溪沙名句

2.浣溪沙晏殊主题

3.晏殊浣溪沙原文

4.浣溪沙晏殊

5.2017浣溪沙晏殊

6.浣溪沙晏殊图片

7.浣溪沙晏殊ppt

8.浣溪沙晏殊教案

 

0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