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正文

齐天乐

扫码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齐天乐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沂孙齐天乐 怀怨之心难以散去,仿佛是宫廷中怨魂的哭泣,年复一年在翠绿的庭院树下回荡。犹如初秋时节凉爽的枝条上突然低吟,又忽移至深深的密叶中,再次倾诉那深沉的离愁。透过西窗,雨过之后,我感到奇异,为何你的哀鸣不再那么悲切,反而如同玉佩在空中流淌,犹如佳人轻拨琴弦。镜中映射的容颜已经黯淡,你也不再注重装束,如今又是为了谁,你的发鬓仍然保持着如此娇美?

铜仙告别了故土,泪水如洗,叹息着离去的距离,无法再贮存那一滴滴清露。你的翅膀受疾风惊扰,形体干枯阅尽世事沧桑,还能承受几次夕阳西下?悲切的余音愈发苦*,为何独自承受清商的悲怆旋律,一切变得如此凄凉。漫思着飘荡的秋风,柳丝千万缕。

【译文及注释】 宫女心怀怨恨,充满了无法释怀的哀愁。她化作一只悲苦的蝉,在翠绿的庭院树上年复一年地鸣叫。刚刚在凉爽的秋枝上低声哽咽,片刻后又飞移到深密的叶间,再次发出深沉的离愁之声。透过西窗,经过一场雨后,我感到奇怪,为何你的叫声不再那么悲苦,反而像玉佩在空中流淌,又像美人抚弄着筝柱。明镜已经变得昏暗无光,你也不再打理妆容,而如今又是为了谁,你的发鬓仍然如此娇美?

铜仙告别了故土,泪水如洗,叹息着远行的距离,再也不能为你贮存清晨的露水。你双翼受到秋风的惊扰,形体干瘪经历了世事的变迁,还能经受几次夕阳西下?悲切的余音愈发苦*,为何独自*奏着清商的悲怆旋律,一切变得如此凄凉。漫想着飘荡的秋风,柳丝千万缕。

“一襟”句:比喻蝉是因为怀恨难忘而亡的宫女怨魂的化身。

凉柯:秋天的树枝。

瑶佩:以玉声喻蝉鸣声美妙,下文中的“玉筝”同。

“镜暗妆残”二句:表达不再打扮的意愿,然而发鬓依然娇美,是为了什么?

枯形:指蝉蜕。

消得:能够承受。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写蝉的形象,抒发了对家国沦陷的深切忧愁。全文运用了移情和象征的手法,赋予了蝉以人的情感,通过蝉的遭遇隐喻了南宋后妃的流落,寓意着南宋宗室和社稷的沦丧。开篇点题以“宫魂”,将蝉比喻为宫女的怨魂,为整篇营造了悲剧氛围。接下来通过描写蝉的鸣叫,将其化为悲切的哀愁,强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覆亡的痛苦之情。通过描绘铜仙的告别和病翼枯形的形容,突显了岁月无情、沧桑巨变的主题。最后以“漫想”一词,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使整首词更加深情而动人。

 

第2篇:齐天乐赏析

齐天乐

*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徘徊荣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简析】

这是一首以歌咏蟋蟀而著名的词篇。词中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诗人、思妇、客子、被幽囚的皇帝和捉蟋蟀的儿童等等,巧妙地组织到这一字数有限的篇幅中来,层次鲜明地展示出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其中,不仅有自伤身世的喟叹,而且还曲折地揭示出北宋王朝的灭亡与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心于暂时*的可悲观实。离宫吊月等句所寄寓的家国兴亡之叹是比较明显的。

词的写法很有特*。概括说来,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富有音乐*,二是富有层次*和节奏感。所谓富有音乐*,就是说,读者在读过这首词以后,除了通过文字进入词的意境以外,同时,又象是听了一首美妙的乐曲一般,获得了音乐上的美感享受。这是因为,作者一开始就是从蟋蟀的哀鸣声中获得灵感,并且从音乐这一角度展开联想,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蟋蟀的哀鸣声、诗人的吟诵声、思妇的织机声、捣衣的砧杵声、被囚者的悲叹声、儿女们的欢笑声以及哀苦的琴声等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在这首短小的词里,几乎可以使读者听到或联想到夜里所能听到的一切声响。当然,词中出现的种种音响,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或机械的再现,而是作者把自己从客观事物中得到的感受,即感情反映,通过诗歌这一形式而创造出的一种音乐形象。从音响和音乐这一角度来进行艺术构思,这一指导思想在小序中说得比较清楚:闻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功父先成,辞甚美。余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由于夜间只闻蟋蟀之声而不见其身形,从声这一角度构思不仅是自然的,而且也是新颖的。还有,词的最后两句写道: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所谓写入琴丝,也就是把词中所写到的各种音响形象全都谱成乐曲,由琴弦*奏出来。这说明,词中所写到的一切声响,都已经过作者的提炼和艺术加工。姜夔是南宋著名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善于谱曲,至今还保留他十七首自注工尺旁谱的词,遗憾的是因为没有板眼符号,所以虽然有人经过努力已经译成简谱,却仍不能恢复宋时歌唱的真相。但是,我们却从这首词里听到了他用文字捕捉到的种种音响,以及用文字谱写成的优美旋律。这首《齐天乐》,实际上就是一曲由单一形象的变奏曲发展成为当时社会总悲吟的交响乐。

所谓富有层次*(或节奏感),就是说,这首词从音乐这一特*来讲,作为发展音乐主题的全曲结构是层次清楚而又谨严的。借用音乐术语来说,这首词是一个变奏曲的结构,除引子。(或称呈示部)和尾声(或称尾曲)以外,中间共有四段变奏,这四段变奏,还可分为变化部(前两段)和再现部(后两段)。下面,我们就按这一结构层次逐一进行简单的分析。这首词的引子实际只有两句: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前一句写的是诗人的吟诵声,意即通过诗词来表现人间的愁苦。后一句写的是蛩音,即蟋蟀的哀鸣。吟赋,已愁苦难堪,更何况又加之以凄厉的蛩音?从先自到更闻是感情的层进,是人蛩杂写,二者相互烘托、融合,奠定全词的基调,构成全词的主题。从露湿铜铺到都是曾听伊处是第一乐句(或第一段),是蛩者的变奏。在吊有铜环的门边,在布满苍苔的井口,总之到处都是一片蟋蟀的鸣声。从正思妇无眠到甚情绪是第二乐句,是人声的变奏。写的是孤栖独处的思妇,听到蟋蟀的哀曲,想起远征在外的丈夫,赶快起身寻找织布的机梭,以便为丈夫织一身御寒的衣服。曲曲屏山二句暗写壁间蟋蟀有声,并与思妇的独自夜凉的叹息声交织在一起。这两句,实际上把人声与蛩声这两个不同的乐思交织在一起,汇合*声、机声、蛩声三者难以区别的和弦,使乐曲出现了阶段*的高潮,并以甚情绪这样抒情*旋律作短暂的休止,使主题得以初步发展,变化部到此完成。过片,从西窗又吹晴雨到相和砧杵是第三乐句,作人声与整音汇合的变奏。写的是在人声、机杼声、蛩声之外,突然又增添了风声、雨声、砧杵声。在这一系列声响的间歇,可以听到断续的蟋蟀声,似乎是在为那特别响亮的捣衣的砧杵声作伴奏。从张炎开始,历代词人都同声赞赏这换头一句曲之意不断,并由此得出结论说作慢词最是过变不要断了曲意。从乐曲这一个角度讲,当然也应如此。音乐的主题不仅于此应再度出现,并且还要有所变更。人的哀叹与蟋蟀的悲鸣,到此形成强烈对比与互相排斥,同时还要为矛盾的解决做好准备。从候馆迎秋到别有伤心无数是第四乐句,是人世愁苦哀叹声的大变奏,写的是客馆离人的长吁,被幽囚的皇帝的悲叹,把乐曲推到与国家兴亡密切相关的思想高度,形成全曲的高潮,结束了再现部。豳诗漫与到终篇是尾曲,在完美结束之前,乐曲又出现了新的不安与不协;世间儿女捉蟋蟀的灯笼之光与欢乐之声,同离宫吊月的悲叹形成对抗力量,形成极强的对照。就思想讲,这几句构成了对南宋苟且偷安,不图进取,而只顾寻欢逐乐这一可悲观实的批判。这种批判,从侧面衬托并深化了主题。

下面,紧接着是旋律的直线下降: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这一旋律,是在情绪高度激发之后,形成情绪的转折,它通过抒情*很强的琴声,*出了词人难以抑止的悲愤,终于以深沉悲苦的音调,结束全篇。

 

第3篇:姜夔:齐天乐

姜夔

*辰岁与张功甫会饮张达可之堂,
闻屋壁间蟋蟀有声,
功甫约余同赋,以授歌者。
功甫先成,词甚美;
余徘徊茉莉花间,
仰见秋月,
顿起幽思,寻亦得此。
蟋蟀,中都呼为促织,
善斗;
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
镂象齿为楼观以伫之。

庚郎先自吟愁赋,
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
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
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
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
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赏析:

这篇咏物词,借描写蟋蟀悲鸣,倾泻人间幽恨。开篇点?愁?字,以庾信赋愁引出蟋蟀悲吟。露水沾湿的铜铺外,长满苔藓的石井台旁,都是蟋蟀呜叫的地方。在词人听来,那叫声是哀苦之音,是受了委屈的儿女在亲人面前的哭诉,也是无眠思妇的孤独的纺纱声,是闺中少女独坐屏风前的凄凉叹息。下片用敲打着烛灭后的窗子的夜雨声,用捣衣棒与石砧撞击的声响,与蟋蟀声错杂交织,加浓鸣声凄苦。?候馆迎秋?、?离宫吊月?,既是指蟋蟀经常出没的地方,又是比喻其叫声如同旅舍中的游子,离宫中的宫女的悲叹。豳诗略略点题,忽以儿女笑声旁衬一笔,末再以谱入乐曲?声声更苦?,拍合?愁赋?。全词写蟋蟀悲鸣,广泛触发人间哀思。举凡骚人失意、思妇念远、迁客怀乡、乃至帝王蒙尘,如许憾恨,无不借秋虫宣发。则秋虫之鸣,实乃时代哀音。

 

0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