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正文

俞平伯的诗歌

扫码手机浏览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俞平伯的诗歌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铭衡,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集包括《冬夜》(1922)、《西还》(1924)、《忆》(1925)、《俞平伯诗全编》(1992)等。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俞平伯的诗歌,欢迎大家阅读!

忆(选三)

两个橘子,一个是我的,一个是姊姊的。

有麻子的给了我,她自己留下了光脸的。

姊姊称赞:“弟弟,你的好,绣花的呢。”

真不错!好橘子,我吃了你罢。

真是个好橘子啊!

十一

爸爸有一个顶大的斗蓬。

天冷了,它张着大口欢迎我们进去。

谁都不知道我们在那里,他们永远找不着这样一个好地方。

斗蓬裹得漆黑,又在爸爸的腋窝下,

我们哈哈大笑:“爸爸真是个好人,怎么会有这么又暖又大的斗蓬呢?”

十七

离家的燕子,在初夏的薄晚上,

随着轻寒的风*,懒懒的飞向北方海滨来了。

双双尾底蹁跹,渐渐离开了江南的绿*,

老向风尘间,这样地,剪啊,剪啊。

重新来到江南的日子,

可怜只有脚上的尘土和它一同来了,

还是这样地,剪啊,剪啊。

冬夜之公园

“哑!哑!哑!”

队队的归鸦,相和相答。

淡茫茫的冷月,衬着那翠迭迭的浓林,

越显得枝柯老态如画。

两行柏树,夹着蜿蜒的石路,

竟然看不见半个人影。

抬头看月*,似烟似雾朦胧地罩着。

远近几星灯火,忽黄忽白不定地闪烁:

格外觉得清冷。

鸦都睡了,满园悄悄无声。

只有一个突然惊醒,

这枝飞到那枝,为何叫得这般凄切?

听它仿佛在说:“归呀!归呀!”

晚风

晚风在湖上,无端吹动灰絮的云团,

又送来一缕笛声,几声弦索。

一个宛转地说着清愁,一个掩抑地诉来幽怨。

这一段凄凉的对话,暮云听了,

便沉沉地嵯峨着。

倚在阑干角的人,只是呆呆地倚着!

敲罢了三声晚钟,

将银波底容,黛山底*,

都融化得黯淡了,在这冷冷的清梵音中。

暗云层叠,明霞剩下一缕;

但湖光已染上金*。

一缕的霞,可爱啊!更可爱的,只有这一缕啊!

太阳疲倦了,自有暮云遮着;

山疲倦了,自有暮烟凝着。

人疲倦了吗?我疲倦了吗?

春水船

太阳当顶,午时已过,

春光洒满了海滨。

微风吹来,聒碎零乱,清脆的一阵,

原来是鸟儿歌唱的声音。

我独自漫步河边,看着层层叠叠的浪纹如织。

阳光闪烁,难以辨别高低远近,

只感觉一片金黄*的美丽。

对岸的店铺和房舍,来往的帆船,

以及看不尽的树林──摆成一线──

都浸在温暖的空气中。

我只顾着朝前走,心头想着,眼里看着,

品味春天的美好滋味。

对岸走来一个纤细的人,

拉着单桅船缓缓而行。

双桨插在舷唇,皱纹交错,活泼的水流不停。

船头晒着破损的渔网,

渔夫坐在板上,用*劈竹,发出拍拍的声响。

船口站着一个小孩,天真又呆萌,

不知为何,笑得迷迷糊糊地看着黄*的波浪。

虽然船又旧又破,渔夫衣衫褴褛,

但这种“浮家泛宅”的生活,

却是新鲜、干净、自由,就像美丽的春光一样令人心驰神往。

归途望

远处高楼、密密的帘幕,低着头呆呆地凝视。

晚霞映照的天空中,一片宁静的温柔。

仿佛被时光凝固的画卷,让人陷入深深的思索。

漫步在这片美景中,心中涌动着莫名的感慨。

小劫

云皎洁,我身着的衣裳,

云烂熳,我脚下的裙裾,

终古飘逸于辽阔的空间,

随着苍茫的大气,为何要低头呢?

我们的生命如此孤独,无法找到相伴。

低头吧!低头看——看向下方;

看向下方,心中震撼;

看向下方,撕裂了身上的芳香。

罡风落在我的帽上,

冷雹击打我的衣裳,

如花瓣般的蝴蝶,四散飘扬。

歌声消失在东君的咆哮中,激怒了天狼,

天狼咬断她们的翅膀!

我独自置身于漫漫的夜空,

天荒地老,走到了尽头。

*裸的我,何处是尽头?何处是尽头?

 

第2篇:俞平伯先生的诗作文

下午偷闲到书店一逛,有幸购得俞平伯先生的诗集《亿》。编者云:“《亿》为我国第一部儿童诗集。”写的是童年、童心,但扉页上题词曰:瓶花贴妥香炉定,觅我童心廿六年。可见这本诗集面对的不仅仅是小读者。诗自是明白如话,但其中的深味小孩子恐怕很难领略到。我现在离童年也已遥远,所幸童心尚在,慢慢读来,兴味盎然。

俞平伯先生是红学大家,世所公认。但他首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五四时期诗名可谓如日中天。他的诗集《冬夜》、《西还》、《亿》可称为*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但他后来却突然停止了诗歌的创作,缘由何在?无人知晓。因此,先生留下的诗就愈加珍贵了。

俞先生的诗字里行间闪耀着纯真的童心,一直为我所深。但再看看当今许多大行其道的现代诗,却每每以晦*难懂为能事,而且愈写愈长,作者之初衷实难揣测。日久成习,诗写得短似乎就是单薄,“晓畅有深意”好像已不合时宜。文学编辑大都以字数论稿酬,俞先生的醇美短章似乎也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我经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五四”时期可称是*现代诗的童年期,为何产生了灿若群星的大师和作品?新诗一路走到今天,却让人看不明白了,甚至连评价标准都模糊不清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所幸毕竟还有人记起俞平伯先生。感谢蒋风先生主编出版了这本纯若天籁的诗集。更难得的是其中有初版的影印本:丰子恺先生的画,俞平伯先生和朱自清先生的手迹,美不胜收。从此可常与俞先生对坐,幸甚,幸甚!

 

第3篇:俞平伯《归路》古诗赏析

高山正苍苍,

大野正茫茫,

黄鹤底故乡!

黄鹤何时返他底故乡?

黄鹤去得远远,

我身走得缓缓。

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样晚?

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样晚?

密箐荒榛路艰难!

我想去叩天门,

上有白云底皑皑;

我想来返人寰,

下有荆棘底漫漫。

*山头天又晚,

四山底杜鹃,叫得声声哀。

“冷月呀,三更,

你将没处归!”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1921年11月2日于杭州所写,后收入《冬夜》诗集。从诗中可以看出,此时已经进入“五四”低潮时期。这首诗即曲折地反映了作者迷失方向、走投无路、苦闷彷徨、惆怅迷惘的的心绪。此诗虽然只有四小节,文字不多,而却颇有诗味和意境,不失为是一首好诗。与作者的其他诗作相比,此诗除了用字精当、做句雅洁、安章完密、音节谐适外,写得特别含蓄朦胧,可谓具有含蓄朦胧之美。

诗的开头“高山正苍苍,大野正茫茫”两句,是从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的诗句脱化而来,描绘了苍茫的境界。作者说这正是“黄鹤底故乡”!不言而喻,作者是在把“黄鹤”比喻和象征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理想。然而,“黄鹤”却飘然而去,因此,作者便发出“黄鹤何时返他底故乡”的呼唤。显而易见,在此等诗句中,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只要读者细细品味,便会明白。第二节写得也非常含蓄朦胧。“黄鹤去得远远”一句,意谓把作者丢下,使他失去依靠,孤单难行,不知所向。“我身走得缓缓”,“来得这么样晚”,“密箐荒榛路艰难”,是在说明到处布满“密箐荒榛”,行路十分艰难。诗句尽管如此含蓄朦胧,个中寓意,看来也是不难索解的。

第三节,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想象力很强,不难看到,这四句诗,正是化用屈原在《离骚》中寻求理想的写法。诗句非常优美动人,令人寻味,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追求理想:上天无门,返回人间无路的愁苦。

第四节写作者天晚*山头,听见四处杜鹃的凄厉悲凉的啼叫声。显然,这是在抒写作者的孤独和苦闷。“冷月呀,三更,你将没处归j”杜鹃这种朦朦胧胧的啼叫声,不正是诗人不知所向的痛苦心态的自我写照吗?

古人说:“诗贵含蓄。”俞平伯说“朦胧”是写诗的捷径。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0
0
收藏0